本報訊 (鐘向陽 王燦群)近日,福建廈門市對外發布了2009年全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2009年廈門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為83.74,指數對比上年提升1.29,該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有效地支撐和促進了產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據了解,廈門市質量競爭力指數連續4年超過80分,持續超過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廈門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處于較高水平,表現為:具備一定的標準與技術水平,質量管理能力再上新臺階,特別是實物質量符合性水平優勢突出;具備一定的研發與技術改造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核心技術能力大幅增強。
從測評的結果顯示,廈門市的15個重點產業之間競爭力發展不平衡。排位第一的產業為平板顯示產業,排位最后為紡織產業,差距達到16.29。
按照指數高低劃分大致可分為3個集團。第一集團包括平板顯示、現代照明和太陽能光伏、水暖及廚衛等6個產業,指數在85以上;第二集團有汽車工業、船舶、運動器材等7個產業,指數在80至85之間;第三集團的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紡織兩個產業指數分別為77.78、74.31,連續兩年在低位徘徊。
據了解,目前廈門市制造業主要的短板表現在企業規模經濟性、設備自動化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特別是技改投入水平,仍然存在相當大差距。
自2007開始,廈門市連續4年開展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測評,經過測評,該市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測評工作逐步實現經常化和制度化,這項工作逐漸成為廈門市評價和監控質量績效的重要工具,成為確定區域或行業的質量投入規模和方向的決策參考依據。《中國質量報》
鐘向陽 王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