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8日推出了我國第一個鑒別白酒陳釀年份的方法—“揮發系數鑒別法”,這一鑒別法是由四川劍南春酒廠研究發明的,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此產品標準已用于生產15年陳釀劍南春酒。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
副會長馬勇介紹,白酒隨貯存時間的延長,呈現綿柔、醇厚、陳香突出的風味。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貴州茅臺、五糧液等白酒知名企業參照國外蒸餾酒以年份作為區隔產品質量和檔次、價格的做法,結合中國傳統工藝,推出十年、二十年等不同年份的陳釀白酒,受到高端消費群體的歡迎,個別名優品牌年份酒甚至長期供不應求。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最近抽樣調查測算,我國銷售額排前100名的白酒企業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銷售額不少于50億元。
四川綿竹劍南春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天明介紹,近年劍南春投入近億元專項資金,針對年份型白酒進行了多項探索和研究,科研人員從白酒中微量香味物質的揮發特性入手,經過多年跟蹤檢測發現:隨著白酒儲存時間的延長,酒體中微量香味物質、乙醇分子及水分子間締合程度更加緊密。同時,白酒貯存時間越久,酒體中微量香味物質揮發系數隨儲存時間的延長而減小。
按此種方法,只需測定待鑒定白酒的某些物質的揮發系數,將其與儲存時間的標準曲線對照,就能獲知白酒的生產年份。
在應用中,測定不同規格和儲存時間的年份酒中不同微量成分的揮發系數,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將待鑒別的年份酒中某種微量成分揮發系數與相應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就能顯示相應的儲存時間。這一方法快速、準確、方便、靈敏度高且具有很強的適用性,突破了長期困擾陳釀年份酒鑒定的難題,為生產和檢測年份酒提供了科學依據。實驗中,科研人員對市場暢銷的幾十種年份酒進行研究性檢測發現,五糧液、貴州茅臺等年份酒與揮發系數曲線也基本一致。(劉紅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