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衛生部獲悉,新修訂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于本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專家介紹,修訂后的新版標準與1996版標準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在標準的框架、體例、格式,以及標準的具體內容上,都與96版標準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對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過業內有企業營經者認為,關鍵還是要看執行的力度。
食品添加劑已成大行業
由于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已經成為食品工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正是因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才使我們目前的食品豐富多彩和易于接受,可以說現代生活已經離不開食品添加劑。據統計,2007年我國食品添加劑總產量達52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29億元,創匯超過27億美元,食品添加劑產業已經成為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中,除保證其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外,最重要的是應保證食品的安全衛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相關規定,衛生部制定并與國標委聯合頒布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是我國食品安全最大的標準,標準自實施以來,在規范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促進食品工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GB2760在使用和執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越來越凸現出來。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標準上的不一致很可能導致國際食品貿易糾紛。為此,衛生部啟動《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修訂,歷經4年完成修訂。
添加劑使用范圍要求嚴格
新的標準于2008年6月1日實施,修訂后的新版標準與1996版標準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在標準的框架、體例、格式,以及標準的具體內容上,都與96版標準有著很大的不同。
據專家介紹,新標最重要的是,建立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分類,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的界定清晰。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有關“添加劑的使用范圍”是重要的規范內容。它所涉及的食物品種需要有良好的系統性和準確界定。本次標準修訂過程中工作組充分依據各食品行業協會的意見,并考慮食品添加劑添加使用的具體情況,從原料、工藝等幾個方面入手,建立了適合于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分類體系。用新的食品分類體系界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使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的界定更加清晰。
另外,修訂后的標準充分借鑒和參照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標準的框架,無論從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分類系統的設置還是添加劑使用要求的表述,都盡可能與CAC相一致。盡管每種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量會因為國內的具體情況而不同,但標準的框架和體例已經做到了與國際標準的接軌。(記者 吳偉瑋)
觀點
新標關鍵要看執行力
“其實就行業監管而言,食品行業應該說是最嚴格的,從原料到生產再到流通各環節有五大部門在監管,理論上來講是萬無一失的,之所以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與監管難度有關。”廣州一家大型食品企業的張先生這樣表示。
張先生還說:“由于食品行業沒有太高的技術準入門檻,所以這個行業的企業數量龐大,而出問題的往往是那些小企業,不過政府主管部門對這些企業的管理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因為數量實在太多。這些企業與大品牌競爭時,最常用的就是價格,而為了降低成本它們往往會使用一些不合格的原料來生產。新規的出臺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但是如果執行力不足,恐怕會成為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