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錦湖輪胎全球總裁金宗鎬率中國區總裁李漢燮向中國消費者鞠躬道歉,并傳遞三點信息:未盡管理監督責任的錦湖天津管理人員已經免職,錦湖將在最短時間內確定錦湖天津未按內部標準生產的產品范圍后申請召回,錦湖將通過銷售網絡對輪胎的所有質量問題進行快速處理。至此,錦湖輪胎事件似乎有了一個了結。
與此同時,消費者卻并不買賬,他們質疑,暫不提錦湖道歉中所說的“最短時間”是多長?“召回”到底怎么處理?是免費更換還是做出賠償?“所有質量問題”都包括哪些問題?是否包括先前頻發的鼓包、開裂?“快速處理”又是如何快速的? 此外,從行業經驗看明顯過量、過濫使用返煉膠的錦湖輪胎,難道僅僅召回問題輪胎就能“洗刷”干凈身上的過錯?
錦湖輪胎早有“前科”
在錦湖過量使用返煉膠“東窗事發”之前,其以價格優勢占有國內乘用車市場20%左右市場份額。這是一個問題不斷、麻煩纏身的輪胎品牌,從2007年開始,錦湖輪胎的鼓包、開裂,甚至其他質量問題就不斷發生。
盡管問題頻出,錦湖輪胎仍然安然無恙。即使在2009年6月鼓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時,當時的錦湖(中國)輪胎銷售公司總經理金炯均,也仍然敢以“2480萬個輪胎都沒有出現鼓包,那只有上帝才能做得到”這樣的話,來“回敬”質疑錦湖輪胎質量的消費者和媒體,并且將錦湖輪胎鼓包的原因,歸結為“消費者使用不當”。
3C認證被吊銷可重啟
上周五,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3月15日當晚,天津市和濱海新區質監局進入天津錦湖進行了執法檢查、抽樣送檢,并責令該企業在事實查清前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3月16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即暫停錦湖輪胎產品的13張認證證書,責令相關產品不得出廠銷售,目前,對錦湖輪胎的調查取證仍在進行之中。
即使暫時被認監委停掉3C認證,熟悉行業規則的某輪胎品牌負責人指出:“無論錦湖天津工廠的3C認證到底是被吊銷還是暫停,都不能對錦湖起到多大的震懾。目前,國內3C認證標準并不高,錦湖輪胎即使吊銷了天津工廠的認證資格,其南京、長春工廠的認證并未受影響。何況照目前國內的3C認證標準,像錦湖這樣的企業,再申請并取得認證資格根本就不是什么難事。通常3-4個月就可以重新進行申請。”
輪胎檢測標準相對簡單
上述尷尬局面的可能出現,正顯示了國內輪胎行業監管體系的缺位。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輪胎行業監管體系的缺位,主要體現在輪胎產品的檢測標準相對簡單和輪胎“三包”及召回制度遲遲不能出臺。
“目前,對輪胎行業的監管主要是認監委的3C認證和GB(即國家標準——編者注)標準,這些都還是產品的認證和監管,對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并沒有多大的介入。”上周四,正新輪胎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國家3C認證只對輪胎成品進行抽檢查,檢查輪胎成品強度、剛度、承載和漏氣性等方面的性能。”
在錦湖天津事件發生后,行業內外曾將該事件的原因歸咎為目前我國執行的輪胎質量標準還是1997年發布的標準,“已嚴重滯后于目前汽車和道路的發展速度,與國外水平也整整相差了好幾年。”
輪胎召回將有法可依
2004年,我國正式出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該管理辦法召回的對象僅僅涉及整車,并不包括輪胎產品。2010年7月,以上述規定為基礎起草的《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式對外征求意見,該管理條例召回的產品從汽車整車擴展到輪胎、底盤和兒童安全座椅等。據今年“兩會”期間傳出的消息,《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將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出臺。屆時輪胎產品的召回才會有法可依。據《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