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不上?慢慢搖唄,總能搖中吧。”銷售員答。
“有花錢買指標的渠道么?”記者說。
“這個得幾萬吧,您不覺得貴么?”銷售員說。
“這種花錢買的指標是走二手車置換還是直接走搖號的指標?”記者追問。
“二手車置換的比較多,我們這市場里花幾萬辦的都有,不過這種方式主要是沒法參加搖號的人。如果您有搖號資格,我們不建議您這么辦。”銷售員說。
“我們有同事說,4S店也能幫客戶辦花錢買搖號指標,你們這里能辦么?”記者問。
“別人能辦的,我們也能辦。”銷售員說。
接著,記者又來到位于市場中部的一家現代汽車4S店咨詢。當記者問到,能不能花錢買搖號指標時,銷售員肯定地回答道:“可以買,6萬塊錢左右吧。”
一位購車者在采訪中對記者說,他在北京石景山附近一家4S店,也問到了可以花5萬塊錢買搖號指標的情況。他氣憤地對記者說:“公開搖號中居然有這種暗箱操作的行為,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4萬、5萬、6萬,也許這些價格的簡單差別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從這些人的口中記者得知,這種利用管理漏洞超常規拿到車牌的做法,或許已在北京車市內部存在。
■善變的車行
變相購車服務在流行
除了花錢買指標外,“限購”政策也催生了一些變相購車服務業務,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業務中也存在一些管理漏洞,亟待規范。
今年1月,北京市民楊亞琴加入了“搖號購車”大軍,數輪過去,她依然沒有搖中。
“您可以選擇我們的租牌服務。”北京朝陽區十八里店4S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對她說,消費者全款購買車輛后,以4S店負責人的名字做登記,每月支付一定的車牌租金,同時購買一份第三者責任險。
“我搖到號后,租牌合同可以中止,我再把車過戶到自己名下。4S店將收回他們的車牌,并返退剩余租金。”楊亞琴說。
記者調查中了解到,在北京車市,很多4S店和二級汽車經銷商都推出了車牌租賃業務。
與楊亞琴比,張金鳴遇到的問題則更棘手。由于他沒有北京戶口,因此暫時不具備搖號購車資格。
“5年納稅期滿再購車,時間就太久了。我正在考慮經銷商推薦的二手車置換業務。”張金鳴說。具體操作辦法就是,他先向銷售商支付6.8萬元,購買一輛備案的二手車,將這個舊車登記到他名下,之后銷售商拿回舊車,車牌便落在張金鳴身上,他就可以拿著這個牌照去購買新車了。
業內人士指出,此種方法獲得牌照基本沒有風險。“但是花6萬多買一個牌照,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值。”張金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