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華 中建股份南京南站項目經理
唐建華:我們是五大樞紐站之一,也就是說是最大的一個車站,號稱亞洲第一。主要是建筑面積是45.8萬平米。”
建筑面積最大并不是南京南站唯一的特別之處,位于站房東西兩側總面積達10.6萬平米的站臺雨棚也被充分利用起來,屋頂搭載了發電量7.17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
唐建華:分五層嘛,底下有兩層,地上有三層。而且主要是站臺層是橋梁式的,橋建合一的建筑。

在南京南站的施工過程中,還創造了多項新技術和新工藝,“橋建合一”是又一大亮點。
戴耀軍 中建股份南京南站項目總工程師
戴耀軍:如果橋和建筑分開的話,有很多很多橋,加上很多很多房子,這樣基礎的設計、樓層的設計會非常非常浪費,占地很大,但如果合起來一個,就變得簡單一點,一個基礎,一個梁,就會共用。
為了支撐建在橋上的28座站臺和鐵路線,南京南站的一層共澆筑了352根混凝土立柱。戴耀軍告訴我們,這些立柱采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環保工藝------“清水混凝土技術”。
記者:為什么要做清水混凝土?
戴耀軍:既是為了節約材料,也是為了環保,幾十年不用維修,不用再來裝修,普通柱子的裝上可能過幾年就舊了,就壞了,不行了,現在要重新裝修一次,這個不用裝修,另外也是回歸自然,返璞歸真。
“橋建合一”設計的最大好處是節約了城市土地,同時能集納其它的城市交通手段,縮短旅客的換乘距離,實現高鐵和城市交通的“無縫對接”。
陳學民 中國鐵建鐵四院京滬高鐵南京南站總工程師
陳學民:我們希望在這里完成所有交通工具的換乘。站內有兩條地鐵線路,地鐵1、3號線,站前這里出去不到一百米,另外有兩條地鐵線路,右下角有城市長途汽車站,有社會車,出租車,和公交汽車全部在我們站場底下,旅客在這里換乘不用出站場。
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鐵道部組織20多家單位500余名科技人員,對京滬高鐵進行了17大類600多個子項6000多個參數的聯調聯試和設備調整優化。今年5月起又以實際列車運行圖為基礎,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運行試驗,累計開行檢測列車和動車組4800列以上,試驗里程超過260萬公里。綜合試驗結論表明:京滬高速鐵路主要工程設計安全可靠、性能穩定,主要技術裝備技術先進、節能環保,具備動車組高速運行條件。
康熊 中國鐵道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康熊:我們在總體上,我們整體京滬線的技術水平,包括實驗包括運營各方面水平,應該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在世界先進水平行列里面,部分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半小時觀察:
我們看到,京滬高鐵沿線分布著3個直轄市,2個省會城市,11個人口100萬以上的大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京滬高鐵不但會帶動沿線旅游、商貿、餐飲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會帶動農村經濟繁榮,從而縮小城市、城市群、經濟帶之間的發展差距,促進區域間產業轉移和合理布局。
在一些小城市,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應的規劃設計和發展綱要,圍繞京滬高鐵車站,構建集商務、地產、教育、科技、文化休閑為一體的經濟發展帶。我們也希望京滬高鐵不但承擔起繁重的客運任務,也能對拉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好,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感謝收看。您有什么好的線索和建議可以發至我們欄目的QQ83083,稍后,請繼續關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其他節目,再見。(主編熊曼琳 編導高楊 攝像沈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