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曾經報道過百元以下紫砂壺紫砂含量很少,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繼續曝光“紫砂真相”指出,市面上充斥著用化工原料調色的“化工壺”,還有人利用職稱弄虛作假,制作“代工壺”。昨日本報記者走訪本地商家發現,一些標稱“名家作品”的紫砂壺,都配有一張收藏證書,但據了解,這些證書都是工藝師自己印的。
調查:13個紫砂壺樣品重金屬溶出量異常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由于政府實施了“禁礦令”,宜興原礦紫砂越來越少,于是一些煉泥廠開始摻雜使假,大量使用浙江、安徽等外地礦料或者普通陶土,通過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進行調色,加工生產所謂的原礦紫砂泥。宜興一家紫砂壺加工點的老板承認,黃龍山的礦早已封掉,他們用的泥巴有的來自浙江有的是來自安徽。
央視記者隨機購買了15件紫砂壺和紫砂杯送到上海材料研究所檢測中心進行檢測。檢測項目主要針對記者調查時發現人為添加的鋇、錳、鈷、鉻等幾種重金屬元素。經過檢測,15件紫砂茶具,除了兩件原礦紫砂茶具之外,其余13件樣品重金屬溶出量都出現了異常。專家表示,在一些未遭受污染的天然泥料中,鋇、錳、鈷、鉻等一些重金屬的溶出量微乎其微,幾乎很難檢出。這些重金屬熔點較高,在紫砂陶器的煅燒過程中很難揮發,最終還是會殘留在燒制好的茶具里面,在使用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溶出量。保健專家指出,長期攝入鋇、錳、鈷、鉻等金屬離子,就會危及人體健康。
央視記者接著揭露,在紫砂壺銷售上,還存在利用職稱“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沒有職稱的人自封“助理工藝美術師”;是“工藝美術員”的夸大兩級,宣稱是“工藝美術師”;就算是“工藝美術師”,有的也會夸大一級,自稱是“高級工藝美術師”等等。有的人甚至刻多套印章,找人“代工”制作紫砂壺,然后刻上自己的印章賺取差價。
本報走訪:標稱“正宗”紫砂壺售價相差甚遠
本報記者走訪一些茶業店也發現,標稱“正宗”的紫砂壺售價相差甚遠,有的幾百元,有的要上千甚至上萬元。這些紫砂壺往往配有一張“收藏證書”,證書還配有該作品制作人的相片及簡介,說明書上標示有使用泥料,但沒有標明紫砂含量。這些證書上有的寫著助理工藝美術師,有的寫著工藝美術師等等。
職稱級別的高低往往影響著紫砂壺的市場價格,一般級別越高壺的價格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