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務院研究部署鼓勵汽車、家電消費的政策措施。會議決定,采用財政補貼方式,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今年將安排20億元資金用于家電“以舊換新”補貼。
現在,六成以上城市消費者的家電有更新換代的需求。因此,此項公共政策拉動消費的潛在能量是巨大的。據業內人士估算,以新產品市場均價3000元左右計算,按照10%的標準補貼,每臺電器可獲得300元的補貼,20億元可拉動200億元的銷售額。
家電“以舊換新”要以維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為前提,特別要警惕“好經”被不法商人念歪。
家電在實施“以舊換新”過程中,如何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不受到侵害?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舊家電回收價格評估要做到公正公平。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的核心,在于合理評估舊家電的價格。倘若價格評估能做到公平公正,無疑能大大調動消費者“以舊換新”的積極性;如果價格評估得過低,消費者未必情愿將舊電器拿出來換新的,自然會使新政策大打折扣。基于此,筆者建議,國家應盡快制定出家電價格評估實施辦法,與此同時,還要在該項政策推行的省份,培訓一批家電價格評估人員,以做到舊家電價格評估的公平性和科學性。
其次,讓工商等職能部門,對家電“以舊換新”,進行全程監督。最后,建立起完善的舊家電回收網絡。在每個試點城市,政府不妨挑選幾家公信力比較好的舊家電回收公司,來承攬舊家電回收業務。國家可給予回收公司一定的資金補貼,要求他們不以營利為導向。當然,消費者也要樹立務實的消費觀念,舊家電回收原本是國家利用財政補貼方式,來拉動內需的一種手段,倘若消費者總是想著高得離譜的折價,也不太符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