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以舊換新”具體操作細則雖然沒有出臺,但是已經有分析機構預測該政策能夠拉動 200億元家電銷售。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提醒,本次新政策并不能簡單以拉動內需來看,還要看到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大局,同時在擬定具體操作細則時要考慮周全,避免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漏洞或是政策變形等情況。
操作細則
流程復雜考慮很細
據記者昨天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商務部已經要求試點省市相關部門前往北京匯報情況,以便于下一步制定詳細的操作細則。但是由于家電以舊換新整個流程非常復雜,目前商務部還沒有提出明確的細則出臺時間表。
這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很多細則都在討論過程中,比如什么樣的舊家電可以獲得補貼?補貼給誰——給消費者,給回收企業,還是給銷售企業?通過什么樣的渠道來補貼,通過回收渠道補貼,還是通過銷售渠道來補貼?回收企業定性是什么,是純粹的企業還是政府支持的公益性企業?
“很多東西需要考慮很細,還需要時間,不能太著急,需要考慮周全,國家才會推出細則。否則在操作過程中效果不好或有漏洞可鉆。”這位人士對記者表示。
家電“以舊換新”可以借鑒家電下鄉操作流程。家電下鄉的操作流程根據消費者反饋不斷調整。據記者了解,家電下鄉補貼流程是消費者憑借購買憑證和身份證到所在鄉鎮財政部門去領取,但是后來為了方便消費者,國家也建議補貼金先有銷售渠道先行墊付給消費者,此后銷售渠道再向財政部門申領相關費用。
刺激內需
補貼不大消費有限
國泰君安發表報告表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是繼“家電下鄉”政策之后,拉動行業內需的另外一項重要政策,有望拉動家電銷售略少于200億元。
該報告指出,試點產品是家電消費的主流。其中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普及率高,家用電腦迅速增長。試點地區消費能力較強,參與試點的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是全國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2008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16300元;家電保有量高,更新需求較強烈。
上海交家電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昨天對記者表示,這次包括上海在內的省市被列為首批試點,國家是考慮到這些地區經濟基礎較高,家電保有量高,正處于更新換代的高峰期。該家電行業協會2008年曾做過抽樣調查,調查顯示購買電視機的用戶49%都是更新換代,冰箱、洗衣機、空調現在保有量都很高,更新換代率也很高。
“政策出來要看消費者的反應,消費者喜歡,那么效果就會好,才會拉動消費增長。中國一些大城市本身家電產品更新換代需求就很高,有好的政策出臺后會刺激更新換代,但是也不同有太高的期望,消費者因為10%的補貼就提前更新換代這種情況還是較少。”
韓建華表示,上海推廣的家電下鄉效果就沒有那么好,反應不熱烈,“這說明農民并不會因為補貼就購買指定產品。”其實在全國很多家電下鄉省市,中標銷售因給予經銷商利潤低、經銷商態度消極,甚至抵制銷售,補貼程序復雜農民有怨言等多種原因,銷售效果并不好。
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市場總監陶楠指出,“對消費者來說,政府補貼相當于降價,這可能加快更換家電的速度。但是也不應過度放大政策效應。”他表示,政策對中高端家電銷售會有較明顯拉動,因為補貼金額較多,對一些中低端產品銷售拉動不會太明顯。
韓建華也強調,也應該看到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大戰略,而不是單純幫助家電企業拉動銷售,“原有的家電回收多是企業自發行為,但是企業把這些廢舊家電弄回來后又到市場上流通,這等于這些廢舊家電還沒有徹底處理掉,一方面抑制了新家電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還有很多安全隱患。”
回收企業
無利可圖生存艱難
廢舊家電需要有國家認定具有資質的企業來專門回收。目前什么樣的企業具有回收資質也是國家出臺細則需要考慮的。
據記者了解,之前國家出臺過電子產品回收管理辦法,一些專門回收電子公司應運而生,但是目前這些企業生存非常艱難。這些企業在回收產品產品過程中遭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首先很多用戶并不愿意把產品賣給回收公司,而更愿意賣給回收小販,這樣子更能多賣幾個錢。其次,這些廢舊產品處理成本很高,導致企業無利可圖。
韓建華昨天對記者表示,上海目前也有四五個家電回收公司,但是生存都很難,上海啟動家電以舊換新后,這些公司也將獲得相關資質,執行定點回收,“但是這些企業也需要國家來定性,如果國家定性是公益性的公司,那么國家可能會給予一定補貼,如果單純是企業,又需要什么樣的政策支持。但是靠回收產品來賺錢,還是很難的。”
此外,國家在大力推家電以舊換新,需要一大批回收公司來完成回收,這對這些企業本身的技術處理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很多家電產品在回收處理過程中會有很多有害的物質或元素,處理不好對環境會造成污染,需要國家整體上提升這些回收企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