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適房詐騙已成繼高考詐騙、進京戶口詐騙之后的新“賣點”
一起20多位購房人被騙200多萬元的經濟適用房詐騙案,日前被訴至昌平法院。記者從昌平區檢察院了解到,該院僅在今年四、五月份就辦理了兩起百萬元以上的特大經濟適用房詐騙案。據了解,以能夠幫助買房人辦理經濟適用房審批手續或稱可從內部搞到經濟適用房房號,已成為繼高考詐騙、辦理進京戶口詐騙案之后,犯罪分子詐騙的新“賣點”。目前,本市已有百余戶家庭落入經適房的“詐騙陷阱”。
天通苑經適房:
臺球界名人賣房號詐騙200多萬
今年3月,一篇《尋找天通苑經濟適用房詐騙案李崢案件受害人群》的帖子,在焦點房地產網盛傳。該帖子公布了李崢的詳細個人信息:李崢,男,曾擔任:太田體育(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北京太田體育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臺球訓練中心太田國際撞球場總經理。記者在網上搜集有關李崢的信息顯示:李崢涉案前曾是國內臺球界的名人,首屆“星城”杯臺球男女混合大獎賽冠軍、2006年臺球公開賽副總指揮。國內很多臺球名將,都在其任總經理的太田臺球訓練中心進行過賽前訓練。涉案前的李崢在天通苑經營著一家臺球廳。
2006年底到2007年初,很多辦理了經濟適用房手續的市民,因為等不到房號心急如焚。而此時,天通苑臺球廳老板李崢有路子弄到房號的消息,也在很多購房者中不脛而走。
據網名諸葛亮的受害人講,2006年底到2007年三、四月份,一中間人介紹:她的朋友李崢認識天通苑經濟適用房開發商里的人,能弄到經濟適用房的房號,一個房號12萬元,需要事先交給李崢定金5萬元,4月底簽經濟適用房購房合同時,再收另外7萬元。該中間人說,李崢是臺球界名人,從網上可以看到很多關于李崢的報道,組織過很多重要比賽,跟很多名人打過交道,她的朋友曾經通過李崢買到過天通苑經適房,好幾個都已經住進去了。聽信了這位中間人的介紹,急于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受害人在確信自己不會上當后,不顧家人的阻攔,把十幾萬元定金交給了李崢,此后便等著領房號、選房。
此案中,20多位受害者分別向李崢交納了15萬到20萬元的定金,托其幫助購買天通苑經濟適用房房號,李崢為這些人打了“借條”。
案卷顯示,公安人員找到李崢后,李崢脫口而出道:“我知道你們是因為‘房子’的事情找我。”據李崢供述,開始他確實幫購房者辦成過4個經濟適用房房號。2006年底,想買房號的人太多,經濟適用房房號黑市交易被媒體曝光后,政府管理力度加大,房號不好辦了,而別人托他買房號的200多萬元,都被他還了自己的外債,錢也無法退,所以案發。
據悉,李崢目前已經因涉嫌詐騙被訴至昌平法院,法院將于近日開庭審理此案。
回龍觀經適房:售樓小姐騙來鑰匙詐取購房人500余萬元
記者從昌平區檢察院了解到,就在李崢被起訴后的十幾天內,又一起經適房特大詐騙案被移送昌平區檢察院批捕。目前查明,24歲的原售樓小姐梁某,以有路子辦理經濟適用房手續為由,詐騙49位購房人的購房款500余萬元。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梁氏經適房售樓處”,讓49位沒有購買經濟適用房資格的購房者,在向其交納了幾十萬元的購房款后,“入住”了還未銷售的經適房。直到開發商的工作人員到樓區里去辦事,發現自己并未銷售的房子“怎么都住了人”后,此起大案才案發。
據介紹,24歲的梁某曾在某房地產公司擔任過售樓員。作案前,梁某本人曾希望購買回龍觀的經濟適用房。而在梁某自己跑購買經適房手續的過程中,就不斷有朋友、親戚等找到她,詢問她是否有路子辦理經適房手續,幫助自己購買經適房。
梁某在“跑手續”的過程中,把經適房開發銷售到物業管理方面的各個環節,都摸得一清二楚。不斷有人找上門來希望幫忙購買經適房的需求,也讓梁某看到了牟取錢財的機會。于是梁某開始實施她的“計劃”。
梁某收了購房人的房款后,先利用自己原來在售樓處工作的身份,找到經濟適用房銷售公司的一個人,讓銷售公司的人打電話給物業公司的熟人說一會兒有幾個購房人去看房簽合同,你先讓他們看房并把鑰匙給他們,手續這邊正在辦。因為銷售公司的人提前打過電話,物業公司的人也就沒有懷疑這里面有騙局,又都是熟人,負責拿鑰匙帶人看房的人就在手續不完備的情況下,讓購房人看房并交付了房屋鑰匙。
在此過程中,梁某曾還讓自己的一個“發小”,冒充售樓處的工作人員,給物業公司的人打電話,通知物業讓業主看房、給鑰匙,也如愿以償。此案初步查實被騙49戶,涉案金額高達500多萬元。據了解,涉案金額有可能還會增加。
據悉,除去上述兩起超過百萬元特大經適房詐騙案外,北京的另一起百萬元經適房大案也正在調查之中。30多位北京市民從一名叫劉某的男子手中購買翠城經濟適用房的房號,每人交了16萬至27萬元不等的錢款,最終發現被騙。 三大原因促成經適房詐騙大案連發
對于本市連發經適房特大詐騙案,承辦其中兩起案件的昌平區檢察院檢察官分析認為,房價暴漲讓經適房一房難求,以及一段時間里經適房在開發、審核銷售、物業管理等環節上條塊分割造成的漏洞,是經適房詐騙大案連發的重要原因。
規律之一:
資源短缺是騙子的“賣點”該檢察官說,分析某一個時期高發的詐騙案,一定是社會需求旺盛而資源短缺的領域。近兩年北京房價瘋長,很多購房人想買房又買不起,于是就千方百計通過各種地下渠道希望能夠購買到價格相對便宜的經濟適用房。但是經濟適用房的準入資格要求很嚴,一些沒有購房資格的人于是希望通過各種關系購買到經濟適用房。此外,由于經濟適用房的開發還遠遠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一些拿到購買經濟適用房手續的人,也因為房源緊張弄不到房號,希望通過關系能夠花錢買到房號。于是騙子就抓住想買經濟適用房而不夠資格和有購買資格又拿不到房號的人的心理,設下陷阱,以可以弄到購買資格或者可以弄到經濟適用房房號,誘騙買房人上鉤。檢察官提示:越是在資源短缺而社會需求旺盛的領域,越是詐騙案件的高發區,在大家都急于得到卻難以得到的情況下,一定要冷靜對待,不要輕信傳言使自己上當受騙。
規律之二:
警惕親戚、朋友成騙子“幫手”歸納所有的詐騙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很多被騙者都是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等,大家相互推薦介紹,結果一起落入陷阱。騙子利用很多人自己有了“好事”都希望讓親戚、朋友跟著分享、沾光的心理,同時親戚、朋友傳遞的信息更多的帶有可信性,結果親戚、朋友無意中當了騙子的“幫手”和義務宣傳員。案發后,很多好心把親戚、朋友帶進陷阱的人,不但經濟損失慘重,還背上了愧對他人的心理包袱。
檢察官提示:很多受騙者都是通過熟人或朋友、親戚介紹,相信熟人不會害自己,騙子正是利用熟人、朋友的好心,使你放松了警惕。
規律之三:
管理的漏洞幫騙子“獲利”李崢案中,李崢在初期確實幫人買到了經濟適用房房號,這才使他的宣傳效應倍增。而正是由于一段時間里,房號在開發商手里掌控,而監管空缺,才導致出現倒號“黑市”,讓犯罪分子鉆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