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曾衛康 通訊員楊亞明、林俊娜) “明明是我的回遷房,為什么被你霸占了?!”……因為不良開發商留下的回遷問題,廣州市越秀區大塘小區仁康里一群街坊們不得不對簿公堂!昨日,事件有了新進展,首批“霸房者”終于歸還房屋,剩下拆遷房屋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今明兩天,越秀區有關部門將現場辦公,為業主和“霸房者”充當“和事佬”。
受害最多是華僑房
“我們有回遷房產權,為何不能住自己房屋!”何阿姨拿著三份房產證,聲音顫抖地向記者回顧了20多年追討回遷房屋的歷程,“我親戚是加拿大華僑,原本居住在仁康里46號。后來發展商拆遷,我們拿到3間回遷房地產權,就是現在203、204、205房,誰知道我拿著房產證上去敲門,兩戶人都不開門。為此,我親戚從加拿大回來了4次,從黑頭人變成了白發人,家中先后有3名老人含怨離世。至今,我們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拿回自己的房子!”
據了解,涉及回遷安置居民992戶,其中爭議最大的44戶。“受害最多是華僑房屋”,陳伯說,他替美國的親戚代理8套房屋,沒有一戶能夠成功追討回來,“在爭議最大房屋中,華僑房是最被動的,占了爭議房屋七成。因為長期空置,別人就抱著先住先得思想,入屋當起屋主。甚至一些霸房者以業主自居,將房屋租給別人,做起了無本生利的買賣。”
街道干部見證和解
越秀區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說,對于有合法產權證的業主對占房者身份得不到確認的,可報案尋求公安機關上門協助調查,之后再走法律途徑。
目前,已有部分居民向法院提出了訴訟。負責處理的居委會干部說,D棟的813、812等三套房屋已發還給業主。“一方面我們跟業主說,再追討下去,要對簿公堂,租金損失可能更大;一方面,我們跟霸房者說,再占下去,可能面對更大法律賠償。5月15日,霸房者自知理虧,在業主不再追究法律責任前提下,由街道干部見證,雙方簽訂了和解協議。”7月15日,業主終于拿回兩套房屋。另外一套霸房者也簽訂類似協議,業主也拿回房屋使用權。
霸房者可住安置房
昨日上午,“大塘小區占用房屋問題專題社區法制論壇”在大塘街秉政文化廣場舉行,越秀區委政法委、區委宣傳部、區公安分局、區法院、區司法局、區國土房管分局、區信訪辦、區維穩辦及大塘街道辦事處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論壇結束以后,有關部門還將在大塘小區設點現場辦公兩天,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登記等服務。
法院有關人員說,占房者大多是原來一個小區里的拆遷戶,他們沒有其他房子住,所以法院沒有強制執行,但現在已為他們找到臨時安置房,接下來會讓他們搬到臨時安置房,把所占的房子還給業主。
仁康里回遷困局
好好的回遷房,本來產權明晰,但為什么會引起糾紛呢?據介紹,大塘小區仁康里回遷樓位于文德路以東,中山四路以南,文明路以北,仁康里以西地域,涉及回遷安置居民992戶。這個地塊20年間換了4個開發商,最后一手開發商也沒有把回遷問題解決好,所以就造成以下困局:
部分拆遷戶拿不到一分錢臨遷費,無法找到房屋安置,不得不搬回舊居,霸占了回遷戶的房子;部分回遷戶因為房子太小,自家人多,就霸占了別人的房子;被人霸占了房屋的家庭,又去霸占別人的房子,造成惡性循環……最后,導致了該小區D棟出現了嚴重的交叉占房和強占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