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已有餐館實行限時上菜
“點了快半小時菜了,還沒有上來,太郁悶了。”昨日,在成都青石橋一家餐館里就餐的余小姐,對餐館上菜速度十分不滿。近日,廣東已開始推行15分鐘上菜標準,而成都餐飲同業工會負責人透露,本月底將在成都主城區全面鋪開的餐飲行業公約,下一步也將對相關服務標準進行制定。希望通過廣泛征求消費者需求、企業意見,從而緩解余小姐遭遇的上菜慢等服務“軟肋”。
上菜太慢說明餐館工作不到位
昨天中午,余小姐和朋友來到位于青石橋的某飯館。12點40分,點單結束,結果到1點零5分,一個菜還沒有上。“我找來服務員下最后通牒,如果5分鐘后還不上菜的話,就走人。5分鐘后,我們離開了。如果餐館實在太忙,可以早點告訴我,這樣餓著肚子白等,算不算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余小姐稱目前廣東已經有相應的規定,近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評定標準》(下稱《標準》)出臺,按照《標準》,不管是五星級酒店還是大排檔,都必須做到客人點菜結束后,15分鐘內開始上菜,以后每道菜的間隔在5分鐘以內為宜(或按客人要求的時間控制上菜節奏);企業也不得隨意取消服務內容、降低服務標準。
省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各餐館酒店設備、繁忙程度不一,所以法律上并沒有關于上菜時間的硬性規定,不過如果餐館上菜時間太慢,至少說明餐館工作不到位。“如果半個小時以上都沒上菜,也違反了一般常規。”負責人建議,如果需要等待時間太長或上不來,餐館應該給消費者合理解釋,特別是先點單、先付錢的顧客最好和餐館有個時間上的約定,“哪怕口頭約定也算合同。”
成都有望制定相關服務標準
隨后,記者又聯系了成都餐飲同業工會,其相關負責人稱,現在成都正在推開餐飲行業誠信公約,到本月底將覆蓋主城區。誠信公約主要對規范行業自律、食品安全上有著具體明示,在餐飲、員工服務和設施衛生等方面也作出了詳細的規定,但現在還沒有服務上的規定。
“服務上的東西很難界定。”該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到酒店用餐,經營者必須按照正常的上菜時間來進行。問題的關鍵是到底多久才是上菜的正常時間,這一點比較難明確,也造成了消費者維權難。而目前廣東的《標準》也只是制訂了服務標準,對于做不到的酒樓,《標準》也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下一步,工會將在廣泛征求消費者與企業的意見上,制定相關的服務標準,希望能解決市內餐館上菜慢等服務問題。“等待時間太長不僅顧客挨餓,對餐館長期經營其實也非常不利。”
已有部分餐廳實行限時上菜
成都餐館里,上菜速度究竟如何?昨日,記者進行了調查摸底。從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小館子都表示能盡快上菜,但如果生意太好,有可能無法完全做到。在昨天的摸底中,記者發現成都已有餐館實行了限時上菜。
在電視塔附近的一高檔酒樓,早已開始實行限時上菜。昨日下午,記者在餐館的餐桌上發現了一個灰色秒鐘,只要一按按鈕,秒鐘立刻啟動。“限時600秒上第一個菜,不然送顧客一個菜。”餐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經過到各地考察,吸取外地餐廳先進經驗后,從2006年開始推行“600秒限時上菜”。目前,實施效果不錯,由于高效服務,也贏得了很多回頭客。
限時上菜 市民褒貶不一
一部沒有設處罰的《標準》是否有意義?能否解決上菜速度慢一事,市民也表達了不同看法。在外企上班的王先生非常支持成都也出臺一個類似的標準。“中午休息時間有限,都花在等飯上了確實不值。”
不過,也有市民表示規定到上菜時間,有點矯枉過正,甚至搞笑。“制定服務標準,本是好事。但如果客人還沒到齊,難道也要上菜?”而且對于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菜的味道和服務,吃得放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為了趕一道菜,而忽略了其他那也有問題。”廣東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標準》沒有強制實施,但至少對餐飲行業提出更高的目標和要求,使其更具規范性、制度化與標準化。本報記者嚴薇攝影 王強 (本文來源: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