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飯后,我們經常會聽到小商小販“高價回收名酒酒瓶、酒盒”的吆喝聲,或是看到有專門拉著架子車、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到賓館、酒店高價回收名酒酒瓶、酒盒的商販。當時并未多想,自認為是市場供求的需要,是商販謀求生計的需要。然而,日前質監部門查辦的一起案件卻讓這種認識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并引發了一些新的思考......
近日,河南省澠池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群眾舉報,在縣公安局、仰韶酒廠打假辦的配合下,迅速出擊,端掉用于制售假冒名酒的名酒包裝收購點一個。
在這兩個面積不足20平方米 、高度不到2米,且非常隱蔽的租賃房內,堆滿了回收來的“五糧液”、“劍南春”、“貴州茅臺酒”等多種名酒包裝箱、包裝盒和酒瓶。經執法人員進一步清點,其中已回收齊全并整理完好的“五糧液”整套包裝(包括酒瓶、酒盒、酒箱)195件,“劍南春”6件,“貴州茅臺酒”24件以及其它名酒包裝物,執法人員動用兩臺卡車才將這些物品拉完。
經對當事人進一步調查得知,一般情況下,回收酒瓶、酒盒等包裝,要看其新舊程度來論價。“五糧液”整套包裝收購價在30—50元之間,“劍南春”30元,“貴州茅臺酒”達到了50—80元。而據仰韶酒廠打假辦負責人介紹,目前各白酒企業所生產的各類高檔白酒的酒瓶、酒盒以及包裝等物品,企業不進行回收。顯而易見,大量、高價回收名酒包裝的背后,就是制售假冒白酒以及為造假者直接提供便利條件的違法者。
近年來,酒類市場專項整治工作一直是各職能部門執法打假工作的重點。拿筆者質監部門來說,除了日常的監管以外,遇到重大節假日還專門抽調人員進行專項治理,即有效地打擊了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凈化了市場,也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造假技術、造假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很多假酒在外觀、標識上根本無法辯別,無形中為打假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雖然定期與企業溝通,及時了解和掌握產品信息、產品市場動向,并購買打假鑒定裝備、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但制假售假行為屢禁不止,問題的癥結一是利益驅動。制假者受利益驅動,直接為制假者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的同樣受利益驅動;二是產品真偽現場鑒別難度大,不能有效、快速、直接實施查處。如拿高價回收的酒瓶(盒)罐裝的白酒,即使企業從外觀來鑒別,也無法鑒別出來;三是人員法制觀念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消費者、特別是一些酒店、賓館只圖私自利益,全然不問這么高的價格回收回去干什么,從而漸漸成為了制假者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變成了制假售假者的幫兇;四是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注重對制假、售假者的打擊力度,忽視為制假售假提供場地、運輸等便利條件的單位和個人的查處與處理。
事實上,一些不法商販也正是打著收購廢品的幌子,逃避法律的制裁,暗中卻大肆高價回收名酒包裝箱、包裝盒和酒瓶,不是自己私自灌裝,就是為制假者提供便利,從中謀取非法利益。
因此,筆者不妨在這里建議,在各職能部門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應將收購點、從事收購的人員也納入監管范圍,定期不定期進行巡查和監管,并加大對酒店、賓館及消費者的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不為制假者提供生存空間,舉合力凈化白酒市場。相信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高價回收名酒包裝物用于造假的行為也將壽終正寢了。(通訊員:宋文華)
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