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報實習記者哈建偉報道 近日,記者連續接到讀者投訴,反映在方莊購物中心二樓有人從事非法行醫的活動。經過記者現場調查發現,該中心二樓的一家攤位確實存在非法行醫的行為。7月31日本報報道了《“保健”攤位開進物美涉嫌非法行醫被取締》一文后,在讀者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不斷有讀者打來電話舉報一些商場存在的非法行醫行為。
昨天上午,在接到記者舉報后,豐臺區衛生局監督所的工作人員依法取締了該攤位,并作出罰款一千元的決定。
記者暗訪
商場里埋耳豆號稱能治多種炎癥
“你有高血壓,需要及時治療。”在方莊購物中心二樓,記者看到一名身穿白大褂的老年婦女正對一位顧客說。只見老太太將一個筆狀物體對準一名顧客的耳朵,隨著筆的移動熒屏上閃現出亮點。穿白大褂的老太太告訴顧客這里有問題,然后將一條包有東西的膠布貼在了顧客的耳朵里。“這是埋耳豆治療。治療一次10元,一個療程100元。”老太太說。
只見旁邊的宣傳布上,寫著埋耳豆能治療膽囊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十幾種疾病。“這些都可以治療。”另外一名高個老太太指著宣傳布對記者說。
據了解,兩個老太太在這里常年設有一個攤位,通過儀器為顧客檢查身體,然后利用自制的藥物耳針給顧客治療。“我們這個很有效的,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個子稍矮的老太太說。
衛生部門
商場超市里不允許設置醫療機構
記者隨后將這個情況告訴了豐臺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
“這肯定涉嫌非法行醫。”聽完記者的介紹后,豐臺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徐所長說。她告訴記者,按照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
而按照相關規定,商場、超市等地方因為達不到設置醫療機構的標準,因此是不允許設置醫療機構的(商場給內部職工開設的衛生機構除外)。如果沒有取得衛生部門頒發的許可證而從事醫療活動的話,則是非法行醫,要堅決取締。另外,在商場的超市里也不允許醫療行為存在。
現場取締
執法人員當場扣押物品
昨天上午,記者和豐臺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兵分兩路直奔方莊購物中心。當記者趕到現場時,發現該攤位工作人員正在收拾東西,將儀器和藥品等放入箱子中準備離開。該樓層的屈經理也正在幫忙。豐臺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同志們,當場將所有物品扣押。
工作人員要求對方提供《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對方表示沒有。據調查,該攤位屬于北京慧禹創興商貿中心。對于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非法行醫的認定,也在現場的北京慧禹創興商貿中心姚經理開始并不認同。她說,他們從事的是保健活動,主要是通過耳部穴位的按摩調理保健,并不是醫療行為。但是此說法遭到了監督所張科長的駁斥。張科長表示,通過相關證據和調查表明,該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很顯然在從事診療行為,屬于非法行醫。
張科長說,退一步講,即使是保健活動,那么也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批,但是姚經理并不能出示。屈經理也表示,當時要求該公司提供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并沒有要求提供其他證件。
現存問題
處罰商場、超市遭遇法律空白
據了解,該攤位在方莊購物中心已經存在了好幾個年頭,那么商場沒有發覺嗎?按照屈經理的說法,當時該公司進來時聲稱從事保健,他們也曾經明確地告訴該公司不得從事醫療活動。“當時我看其他地方也在做都沒問題,中心效益也不是很好,就允許他們進來了。”
商場超市是不允許設置醫療機構的,那么出現非法行醫的情況,商場超市是否需要承擔責任,能否進行處罰呢?對此,豐臺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張科長表示,目前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相應的商場和超市做出處罰,一般情況下只是對違法主體進行處罰,所以這也是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個法律空白。
追蹤調查
華普超市也有耳穴治療攤位
上周六,記者在朝陽門華普超市三樓也發現了一個耳穴治療攤位。該攤位靠近收款臺,一名著便服的中年婦女坐在椅子上,旁邊桌子上放著一臺儀器。看到記者過去后,該婦女立即熱情地招待起來。“測試一下吧,治療很多疾病呢。”她大聲說。
不一會兒,幾名超市的女工作人員圍了過來,要求婦女給檢測一下。在一名女工作人員進行檢測時,儀器屏幕上的燈不停地響。“你供血不足,最近是不是感覺到頭暈?你腸胃也不好。我給你治療一個療程吧。”接著,該婦女拿出一個本子,開始記錄起來。記者看到,上邊密密麻麻地寫著很多名字。
據介紹,這種治療每做一次收費10元,一個療程收費100元。“我這生意還不是最火的,方莊購物中心那個才火呢。倆老太太,每個人一個月工資三千多呢。”中年婦女盤著腿羨慕地告訴記者。
廣安門華聯“埋耳豆”者索要檢查費
本報訊 (實習記者 任艷) 昨天下午,記者在廣安門華聯商廈地下一層無購物出口處看到,一個自稱醫生的婦女坐堂,打著“埋耳豆,中醫減肥”大牌子,正在給超市來往的顧客“檢查身體”。
雖然打的是減肥的招牌,但卻聲稱包治黃褐斑、高血壓、頸椎病、肩周炎等23種疾病。當記者以顧客身份上前詢問時,穿白大褂自稱醫生的婦女熱情地表示幫記者檢查身體有無問題。她用兩根鐵絲棒讓記者夾在手指中間,然后在一個貼著“CT型耳穴測病治療儀”標志的儀器上用紅綠燈顯示心、肺到膀胱等身體16個器官是否正常。身體健康的記者被查出有三個器官存在疾病,需要治療。然后穿白大褂的婦女強烈要求讓記者“埋耳豆”治病。所謂的“埋耳豆”就是在膠布中間貼一粒小藥丸粘在耳朵的各個穴位上。“埋耳豆”一次需要費用15元,一個療程做十次,優惠價格是100元。當記者表示對膠布過敏,不能“埋耳豆”時,穿白大褂的婦女立刻向記者索要10元錢檢查費。
當記者問她有無行醫資格證時,該婦女稱自己曾是沈陽第五醫院的大夫,行醫資格證放在超市辦公室。當記者再問她“埋耳豆”是通過什么原理進行治病和減肥時,她卻只回答“就是穴位唄”,卻說不出具體的治病方法。
下午5點,記者來到華聯商廈超市辦公室詢問此事,辦公室主任鹿秋紅告訴記者,“埋耳豆”的攤位和超市是租賃關系,但各類營業執照和各類行醫資格證件齊全。當記者要求看行醫資格證時,卻被告知超市市場租賃部主任外出開會,具體情況他們并不了解。
下午5點30分,記者再次來到超市地下一層無購物出口處,本來聲稱營業到九點的“埋耳豆”臨時行醫點卻在半個小時內徹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