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刊接到來自河北唐縣農民工施工隊隊長周喜振的投訴,稱天津一家從未謀面的所謂外資房地產“皮包公司”,借承包工程之名,騙取建筑器材,最終卻由他們為其買單。“這家注冊資本為3500萬美元的公司是‘假洋鬼子’,其注冊資金分文未到帳,營業執照也沒有通過年檢。為什么工商部門不吊銷他的執照,相關部門不追究他們的責任,任由他們出來騙人?”周喜振質疑道。
接到投訴后,記者便連夜趕往天津,見到了投訴人周喜振。
“我們根本不認識天津寧河縣租賃模板的薄連順,法院不找與之簽合同的西君公司,卻判我們拿36萬元工程款賠付薄連順。”剛一見面,周喜振便沒頭沒腦地對記者說道。
接工程賠了血汗錢
事情還要從2005年9月說起。據周喜振回憶,當時他承攬了由天津市龍順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龍順公司”)開發的龍順莊園二期田園工程,并由其墊資進行B1至B8棟建筑的施工。而同鄉朱日清,則承攬了該莊園A4至A7棟的工程。
幾個月后,周喜振承攬的工程順利完工,但朱日清施工隊卻陷入困境。據周喜振介紹,當時朱日清因資金短缺,并未墊資施工,而是將工程轉包給天津天億種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億公司”);天億公司也未墊資,又將工程轉包給所謂的外資企業天津市西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君公司”);西君公司也沒錢,于是便向天津寧河縣租賃模板的薄連順租賃了一批建筑器材,另外找了4個農民工施工隊分別墊勞力施工。后來,天億公司負責人鄭萬洪因涉嫌合同詐騙被天津市公安局河東分局調查,這一層層轉包的內情才被揭開。
2005年11月,開發商龍順公司決定對朱日清、天億公司、西君公司及4個施工隊進行清場。與這幾家單位結算后,龍順公司便委托周喜振完成A4至A7棟建筑的后續工程施工。“就是他們那樣層層轉包出的問題,我當時稀里糊涂地就接過了這個爛攤子,沒想到以后會有這么多麻煩。”周喜振苦笑著說。
2006年3月,在周喜振組織施工隊準備春季復工的時候,卻意外地接到天津市寧河縣人民法院的通知:周喜振剛剛收到建設單位支付的36萬元工程款,已經被法院查封。
“我們開工時用的都是從其他租賃站租借的器材,薄連順起訴的是西君公司,卻硬要把我當成第三人給拉上。我也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應訴。”周喜振滿臉無奈地說:“那36萬元可是跟我干活民工的工錢,是他們養家糊口的錢。”
經一次一審、一次發回重審、二次二審,截至2008年10月,天津市第二中級法院對此案作出了終審判決:由西君公司支付租金,周喜振賠償全部租賃器材,同時承擔西君公司賠償的連帶責任。同年11月,周喜振施工隊在沒有收到執行書的情況下,被凍結查封近2年零8個月的36萬元工程款全部被寧河法院劃走。而西君公司仿佛人間蒸發一般,從2006年2月薄連順租賃站起訴,到終審判決,始終未出庭參加訴訟。
“工程款一直被凍結,為了給工人們發工錢,我只好到處借錢,欠了一屁股債。現在還沒有給農民工結清他們的血汗錢,我心里很不安。”周喜振無奈地搖了搖頭。
“法院判你和西君公司連帶賠償,為什么不找西君公司?”記者問道。
“法院、工商局都找不著‘假洋鬼子’,咱哪找去?”周喜振絕望地說。
空殼公司浮出水面
為了摸清西君公司的情況,記者查閱了該公司的工商檔案資料。據資料顯示,2007年7月15日,國宗投資(薩摩亞)有限公司和權利人陳順德,提交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申請以投資總額4500萬美元、注冊資金3500萬美元的方式,成立天津市西君房地產開發公司。
2005年7月18日,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管委會聯合簽發了關于成立西君公司的批復,同意西君公司在空港物流加工區成立,自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個月內到位注冊資本的15%,余額在12個月內繳齊。7月19日,經天津市商務委核準,天津市政府向西君公司頒發了《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同日,天津港保稅區工商分局向西君公司核發了經營期限30年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在周喜振提供的案件卷宗上記者看到,2007年7月,寧河法院應周喜振申請,曾向天津港保稅區工商分局調查取證。該工商分局向寧河法院出具了書面說明:西君公司于2005年注冊成立,企業類型是外商獨資經營,注冊資本3500萬美元,至今分文未到;未通過2006年度企業年檢。
據一位熟悉當地中介代辦注冊業務的人士透露,現在國內各地代理注冊海外企業的公司相當多,花幾千元,十來天就可以注冊一家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的外資公司。注冊的這些海外公司許多都是空殼,為的是戴上一頂“洋帽子”。
經過一番調查,事實真相逐漸浮出水面,注冊成立僅3個月的西君公司在虛報注冊資本的情況下,與薄連順租賃站簽訂了《建筑器材租賃合同》,為續接工程的周喜振埋下了圈套。西君公司和租賃到的設備一起消失后,把整個爛攤子留給了周喜振,于是就有了上述的一幕幕場景。
對此,法律界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像這樣明知虛報注冊資本,還以西君公司名義簽合同的,按最高法院《關于企業開辦的其他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后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規定,法院應當提請工商局吊銷西君公司的營業執照。工商局不予吊銷的,法院對該企業的法人資格可不予認定。
另外,根據周喜振提供的信息,記者從曾經調查此案的《今晚報》群工部一位姜姓記者處了解到:寧河法院有關人士曾明確告訴她,此案原告薄連順在寧河有20多個與此相類似的案子。姜記者就接到過兩個都是薄連順勝訴的投訴。
由于寧河縣法院不接受記者的采訪,不知在周喜振之后,薄連順是否又起訴了別人?
“我根本不認識薄連順,薄連順跟西君公司簽訂的租賃協議我大概知道一些,西君公司從租賃站租借設備時一分錢押金也沒交,毫不費力就拿到了設備。”周喜振說道。看來,此案可能還有一些未解開的謎團。
追求招商數字惹禍端
西君公司這樣注冊后不注資的外資企業,按照規定又該受到什么樣的處罰呢?
一位專門從事經濟訴訟的律師告訴記者,按《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規定,西君公司作為外國投資者,未能在規定的期限內繳付第一期出資的,外資企業批準證書即自動失效。西君公司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繳銷營業執照。不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和繳銷營業執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并予以公示。
西君公司成立3年多,注冊資金分文未到,那么當地工商部門是如何處理的呢?
帶著這個問題,2008年11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天津港保稅區工商分局,向業務大廳負責企業登記的一位工號為天津X00012的王姓工作人員進行了咨詢。
該名工作人員在查閱了西君公司相關資料后,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曾有人舉報過該企業,他們也了解一些西君公司涉嫌虛假注冊的事實,但是我們要及時查處確實有困難的。這些注冊的數字到了上面都是招商引資的政績。”
“像西君這樣的公司多嗎?”記者問道。
“反正我接觸的不少,沒有立刻就吊銷其執照的。”工作人員回答。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因當地招商引資數據的需要,該分局上報的類似撤銷西君公司登記或吊銷營業執照的資料,不會立刻被天津市工商局批準。目前處理此類注冊資金未到位外企的原則為,連續4年未進行企業年檢的,才辦理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手續。當前該分局經天津市工商局同意吊銷營業執照的,剛剛排到2004年度核發營業執照的涉外企業,像西君公司這樣在2005年度核發營業執照的企業,還沒有排上隊。
“你可以先寫個投訴材料,我上報一下試試,不過立即吊銷的可能性不大。”交談結束時工作人員對記者建議說。
隨后,記者查閱了《2007年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天津市2007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06家,全年全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115.19億美元,實際只有到位52.78億美元。這906家外資企業中,有多少如西君公司般的“皮包公司”尚不得而知。
目前,西君公司營業執照依然在手,下一個被忽悠的又將是誰呢?(《中國質量萬里行》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