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4月17日晚,一起披著“區塊鏈”外衣的特大網絡傳銷案主犯鄭某被西安警方從上海押解回西安,該傳銷組織頭目將“區塊鏈”打造成傳銷噱頭,建立“消費時代”(DBTC)網絡平臺,通過網絡發展下線。據介紹,該平臺今年3月28日上線,截至4月15日,已發展注冊會員1.3萬余人,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金額8600萬元。
“消費時代”(DBTC)網絡平臺的破滅,打著“區塊鏈”名義的全國首例傳銷案也成功告破。那么,打著“區塊鏈”名義的傳銷組織又是如何騙人的呢?
區塊鏈成傳銷新噱頭
早前,比特幣的躥紅,讓作為比特幣技術基礎的區塊鏈聚焦在鎂光燈下。2018年伊始,區塊鏈再次走紅,一時間成為行業大熱的概念。
“現如今,虛擬貨幣市場的野蠻生長,讓“暴富”一詞著實刺激了人們的神經。在“一夜暴富夢”的背后,滋生出了一批打著“區塊鏈”的名號,實則搞著傳銷勾當的非法組織,實打實的“掛羊頭賣狗肉”。”民間反傳人士韓兆磊告訴記者:“時代不一樣了,騙子們都要緊跟潮流了。于是虛擬貨幣、區塊鏈,這些沒幾個人能搞懂的概念成了他們的“新寵”。”
不久前,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聯合國家工商總局(廣東深圳)反傳銷監測治理基地,正式發布了《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和ICO項目也成為新型網絡傳銷的主要模式之一,許多組織打著創新的幌子,許以高額回報,但其中蘊含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由于不受國內機構監管,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還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嚴重危害國家金融安全。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共識別出3534個疑似傳銷平臺,平臺參與人數高達3176萬,且每天新增識別傳銷平臺30個左右。
對此,《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指出,從傳銷組織出現時間的分布來看,近年來傳銷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2017年新出現的傳銷平臺占比高達58%,超過之前的總和,可謂是“互聯網傳銷元年”。
“持幣”區塊鏈暗藏玄機
據此次破獲“區塊鏈”特大網絡傳銷的民警介紹,“消費時代”(DBTC)網絡平臺自行操縱虛擬貨幣升值幅度,設置“持幣生息獎”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實施28級分代管理,設置“分享收益獎”進行獎勵;對10個層級148人組成的營銷團隊設置“團隊業績獎”,根據營銷團隊業績進行獎勵。
而關于以“區塊鏈”為名的非法傳銷,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在2017年4月就已經更新了《互聯網傳銷識別指南》(2017版),其中就新增了“數字貨幣”傳銷,并指出傳銷分子利用投資人未能準確理解數字貨幣的特點進行行騙,傳銷式數字貨幣的“交易行情”基本由特定機構控制,早期為吸引投資人投資,可能會將貨幣價格炒得很高,一旦時機成熟,機構進行集中拋售,價格一落千丈,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或者機構直接跑路。
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說道,“最近利用所謂的區塊鏈概念搞的代幣、虛擬幣這一塊,我們發現非常活躍的這種代幣有2000多種,這種傳銷平臺已經超過3000多家,這類犯罪因為涉案金額非常大,所以危害很大。”
“在他們的眼中,你心中牽掛著的賬戶里,不過是一串串沒有價值的“數字垃圾”。你想要的樣子,他都能給你操控出來。這不是重點,畢竟是搞傳銷的,根兒還是脫離不了“發展下線”四個字。”中國反傳聯盟會長凌云跟記者表示:“關于傳銷的案例,“暗黑幣”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這種平臺以高額返利為誘餌,由全國各個地區的負責人及會員通過宣傳、上課、介紹等方式不斷發展下線,以投資虛擬貨幣“暗黑幣”為名,要求參與者繳納不同級別的“暗黑幣”礦機租賃費用即門檻費的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每一名會員下線分為三條線(即三個區)的順序組成固定的層級,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返利依據并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并通過出售虛擬貨幣“暗黑幣”的方式直接獲利。”
據了解,這種類似的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投機的行為,國際上也不乏案例,比如區塊鏈上賣虛擬貓。區塊鏈上的一只貓價格已經高達12萬美元,這種賣法在本質上就是一種賭博或者擊鼓傳花游戲。
治理迫在眉睫
據了解,隨著我國對非法傳銷活動不斷加大打擊力度,此類傳銷活動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隨著金融創新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普及,非法傳銷明目更加繁多、組織更加嚴密。尤其是,在日益火熱的區塊鏈風口下,資本市場概念炒作盛行,投機氛圍濃厚。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說:“隨著數字貨幣受到熱捧,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的旗號經營,去年就出現過有著400多種名目的傳銷幣。還有一些平臺利用高收益進行虛假宣傳開展業務。”吳震認為,區塊鏈要想成功,有四個必要條件:必須多方參與;參與的多方都有積極性,數據真實性問題;實施難度。此外他認為,如果激勵機制形成不了,就會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要么區塊鏈建成后難以運行,要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今年1月中旬,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和相關企業在2018年守護者計劃大會上表示,各部門將采取聯合治理模式,攜手更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打擊網絡黑色產業鏈力度,共同構建“網絡安全共同體”。
總而言之,資本市場對區塊鏈概念的爆炒,正在讓這一創新技術走向失控的邊緣,只有加大監管力度才能使其得到良性發展。同時,廣大投資者也應該認清此類項目的本質,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不要盲目跟風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