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面針(600249.SH)發布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公司虧損1.44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曾經的“牙膏第一股”兩面針近年來業績不斷下滑,甚至只能靠出售資產度日。而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兩面針也在不斷擴張自己的業務板塊,從日化到醫藥再到房地產,然而急速的擴張并沒有為兩面針的業績帶來利好,反而成為其本已不振的業績的拖累。
變賣資產“度日”
3月29日晚間,兩面針發布2017年業績報告。公告顯示,2017年兩面針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同比下滑5.74%;凈虧損1.44億,去年同期凈利潤為0.26億,業績大幅下滑。
兩面針表示,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日化行業競爭激烈,公司家用牙膏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偏低,銷售費用率較高,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上升,因而主營業務仍然虧損。另外,兩面針紙漿、生活用紙產品價格有所上漲,產品毛利較上年同期雖有所提高,但毛利依然較低,且規模較小。
藍鯨產經記者就業績相關問題致電兩面針董秘并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并未收到任何回復。
據了解,昔日的兩面針在日化行業中表現十分亮眼。公開資料顯示,1978年,兩面針前身柳州市牙膏廠成立。1983年,“兩面針中藥牙膏”展露頭角,這也是中國第一款中草藥牙膏。2000年至2002年,兩面針牙膏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1.16%、14.22%、16.30%。僅在2001年,兩面針就賣出2.58億支牙膏。2004年,兩面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行業內首家上市企業,也被稱作“牙膏第一股”。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昔日的國貨牙膏大王早已跌下神壇。據兩面針發布的歷年財報數據,2014年到2017年,兩面針扣非凈虧損分別為1.77億、1.69億、1.09億、1.53億,4年扣非凈虧損共達6.08億。
常年扣非虧損的兩面針一直靠出售資產維持業績。2014年,兩面針營業收入13.53億,凈虧損1.73億。2016年該公司實現扭虧,營業收入15.61億,凈利潤為0.26億。但是本次兩面針盈利靠的卻不是牙膏業務,而是出售資產及投資項目分紅。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兩面針出售中信證券股票1162萬股,實現投資收益約1.6億元;出售長風路2號危舊改土地及地面附屬物,獲得處置收益1239.1萬元,獲得深圳市中信聯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分紅1597.41萬元。
藍鯨產經記者發現,從2010年開始至今,兩面針已經六度拋售所持中信證券股票獲利。2017年兩面針再次陷入虧損,凈虧損1.44億。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1月,兩面針曾通過公開掛牌交易方式將所持鹽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康公司”) 35%股權轉讓給飛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12月8日辦理完畢股權工商過戶手續,不再持有捷康公司股權。
賽恩資本創始合伙人、聚美麗首席內容官夏天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索芙特、兩面針在內的老牌日化企業,最初因為市場紅利進入資本市場,集中上市。這些企業最初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上市之后顯得“不務正業”,品牌投入不足。目前兩面針在日化行業中關注度已經逐步下滑,不被市場關注。
盲目擴張之觴
藍鯨產經記者梳理兩面針財報發現,該公司近年來跨界頻繁,業務版塊不斷擴張。2004年—2006年,兩面針主營業務包括日化、醫藥。2007年,增加了生產銷售三氯蔗糖;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等業務。2008年,該公司將生產和銷售賓館酒店一次性用品納入主營業務中。
2009年至今,除上述業務外,兩面針又拓展了紙業相關業務。目前兩面針將現有業務分為日化、紙業、醫藥、精細化工及房地產五個板塊,致力于發展“大消費、大健康”產業。 然而,記者在其2017年財報中發現,兩面針主要業務板塊中,商業貿易、房地產及物業管理、紙漿紙品、藥品、衛生巾等家庭衛生用品營業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成為拖累兩面針業績的“包袱”。
此外,在兩面針控股參股的7家公司中,只有廣西億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康公司”)與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實現盈利,其余公司都處于虧損狀態。再加上2017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致營業成本上升等原因,億康公司凈利潤也減少了34.35%。
除業績下滑之外,兩面針還面臨債務問題。2017年10月10日晚間,兩面針發布公告稱,去年10月份公司向柳州東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借款3億元,于當年12月份歸還一半,尚有借款余額1.5億元于2017年10月10日到期。公司正與東通公司協商續借該款項一年。目前公司就該續借事項與東通公司正在積極溝通中,尚未簽訂續借合同,最終能否續借,以及續借的金額、期限、利率尚不能確定。
為拯救業績,兩面針也在嘗試不同的方式擴充渠道。國家食藥監局官方網站消息顯示,2018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召開會議,在直銷行業管理方面,會議提出“指導兩面針、泰汭生物科技等公司開展直銷經營許可申報”,這也為兩面針涉足直銷的信號。
夏天表示,兩面針沒有把精力放在主業中,而是看中了直銷市場的紅利,想通過這種方式改變業績頹勢,這種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自上市之后,兩面針開始做跨行業的投資,導致日化產業逐漸衰退,而如今也很難再沉下心思做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只能通過一些資本手段穩定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