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兩部法規頒布以來,在法律規范和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下,中國直銷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4年直銷企業還是50多余家,2016年已經達到了82家;銷售額從2012年的700多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1400多億元。
直銷業的平穩較快發展,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直銷業的發展滿足了我國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促進了中國消費的增長。
2006-2015年是我國“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時期,這個時期中國人均GDP從5000美元向8000美元發展,正是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一個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方式的變化,排浪式的、模仿式的、跟隨性的消費方式,逐步向個性化的、多樣性的消費需求方式轉變。直銷經營正是順應了這樣的消費升級的趨勢,以獨特的銷售方式,滿足了個性化、便利化的消費需求,為促進中國消費的擴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直銷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方式呢?實際上是契合了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通過直銷方式以及面對面提供個性化和消費指導的營銷方式,使消費者在獲取商品使用價值的同時,還能得到特定的產品說明、消費的指導和針對具體的消費者的個性特質進行相關咨詢的服務;而且這種銷售方式具有靈活性、便利性的消費特點,能夠較好地滿足一部分消費群體便利化的消費需求。
第二,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靈活就業和創業的機會。
直銷經營中,銷售員在銷售上具有時間自由、獨立操作、靈活便利等特點,創業也不需要更多的啟動資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進入的門檻相對不是那么高,在吸納就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以女性就業者居多。我國是一個人口就業大國,社會面臨就業的壓力。政府每年要實現1000萬人的新增就業,所以這樣的靈活就業和創業的方式,在擴大就業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從員工人數看,我國11%的直銷企業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64%的企業員工人數在100人至1000人之間,25%的企業員工人數低于100人。
在創業方面,有一些直銷企業創立了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并且設立了相關的自主就業創業基金,目的是增加創業的機會,促使社會上的一部分人員獲得了就業創業的機會,提升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另外,通過職業的培訓也對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發揮了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按照《直銷管理條例》的要求,直銷企業基本上都為直銷員提供一些職業培訓的計劃,包括職業素養、企業文化、銷售的專業知識、銷售的禮儀、人際關系、經營理念和道德操守等。在這樣一種培訓里面,通過倡導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和操守,使大多數直銷人員的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第三,有效促進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利用外資的增長。
目前,我國直銷行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外商投資企業,這些企業以多種形式在我國投資建廠,建立一整套的銷售體系,包括建立物流體系、鋪設分銷渠道、建立服務網點等;投資金額還在不斷的增加,這對于我國有效地利用外資、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這些外商投資直銷企業在多地建立了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物流基地、分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他們在中國發展開拓市場的同時,也在謀劃國際化的經營,有的直銷企業將產品分銷、遠銷到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另一些企業在注重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研發自己的專利產品,有的產品甚至銷往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
第四,直銷企業繳納的稅收穩步增長。
僅就直銷而言,不加上經銷的話,它可能看上去規模不是那么大,但是隨著直銷企業的平穩較快發展,直銷企業對中國的稅收的貢獻也在不斷地加大,有的企業還成為當地的納稅大戶。
此前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49家正式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的企業納稅總額高達55.8億元。此外,直銷員納稅額也達到了1.5億元。
第五,為市場提供品質良好的消費品的供給。
目前我國直銷產品有六大類3000多個品種,同質化競爭非常明顯,這就倒逼直銷企業提高產品品質和性價比。可以看到,有的直銷企業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在加大科研投入和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并建有自己的科研團隊、致力于研發新產品、促進產品質量性能的改進和提高;有的企業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還有的直銷企業和地方聯合建設工程實驗室,或者采取與相關的研究機構、大學等共建產品研發平臺等方式,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產品的品質。
第六,豐富了我國的流通方式,促進了中國流通方式的改革和創新。
現階段,我國的流通處于大分化、大重組、大投入的時代,特別是互聯網和電商快速的發展,解構了原來傳統的流通方式。在此過程中,直銷經營豐富了我國的流通方式,促進了流通方式的創新。
首先,直銷形成了快速的分銷渠道,提高了分銷的效率;其次,直銷形成了較快的信息反饋機制。比如說有的直銷公司制定了產品質量投訴操作指引,快速地接受和處理投訴;有的直銷公司開通了24小時客服咨詢電話,處理消費者咨詢、投訴、退換貨,完善企業的服務體系。
在我國的直銷法律法規體系中,規定直銷企業須設立服務網點,這在國外是沒有的,具有中國特色。其實這些服務網點既是消費者投訴處理的窗口,也是直銷服務和產品體驗的窗口,更是一個物流的分撥中心,在這里可以迅速地反饋市場的信息,使得直銷企業能夠更好地剔除那些不合理的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能夠加速提升企業經營的水平和質量。
再次,在流通創新里面直銷經營形成了具有生產、流通為一體的模式特點。企業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然后有一整套的直銷模式,是從生產、分銷直接到消費者手中,集生產和流通一體化的模式。同時,還形成了與直銷方式相匹配的物流配送支持體系和銷售網點,大多數直銷企業都建立并利用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提高它的配送能力。此外,一些直銷企業還利用大數據建立了客戶群體系,為消費者提供精準服務和精準營銷,使直銷員和客戶之間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
例如,有的企業采取了一件一碼的電子監管碼的監控措施,使產品的生產、出廠、流通、運輸、儲存,直至配送到各地的分公司和店鋪,全過程都處于電子監控之下,降低了物流成本,實現了物流的快速配送。
第七,直銷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理解兩部法規的同時,積極宣傳兩部法規。從2005年兩個條例頒行以來,一些直銷企業堅持在中央權威媒體進行直銷法規的宣傳和解讀,編制了兩部法規的解讀讀本,努力營造直銷業的法制化的氛圍;有的還與國家級的權威報刊合作,先后舉辦了直銷法規知識解讀的論壇,及連續開辦了直銷法律的知識專欄,起到了宣傳法規、解讀法律和貫徹法律的作用。
二是很多直銷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無論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樹地震,還是在雅安地震中都可以看到直銷企業的身影,而且是快速地反應。他們都以多種方式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向災區捐款捐物,幫助災區重建家園,有的還自愿領養災區的孤兒,還有的向扶貧基金會捐贈。中央提出,2020年要全面脫貧,這對我國而言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直銷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以多種方式扶貧,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給當地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的機會。
另外,直銷企業還非常重視環境和生態的保護,在經營過程中秉承環保和低碳的理念;有的企業大規模地植樹造林和治理沙漠,還有的在循環經濟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當然,在過去10多年的發展中,直銷業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所以仍然需要秉持為消費者服務,合規、合法經營的宗旨來發展。
未來幾年,我國面臨著完成全面小康的任務,面臨著消費升級的歷史機遇,在消費增長、結構升級過程中,各種經營方式都面臨著重大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挑戰。老百姓現在理性消費,能辨別誰的品牌好、誰的品質好。這對企業的合法合規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希望我國的直銷業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以自己的努力,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在兩個條例的規范下,在不斷完善的各個主管部門管理和監督下,堅持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自律、合法、合規經營,不斷地提升品質,不斷地創新產品,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