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不法保健品經銷商把老年人當作重點洗腦群體,他們打著健康講座、保健培訓、免費體驗等旗號,博得老年人的依賴和信任,然后利用老年人慣于節儉、怕多花錢的特點,投其所好,推出一些如免費贈送小禮品等促銷手段,吸引老年人加入。從煙臺市消費者協會處理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投訴情況看,老年人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方面的投訴一直居高不下,呈快速上升趨勢。
保健品騙術有五種
不少保健品銷售商,利用老年人保健知識匱乏的弱勢,大肆鼓吹他們編造的“偽醫學”,為所銷售的保健品提供所謂的醫學理論,向老年人推銷一些來路不明的“保健品”,并且故意夸大這些保健品包治百病的功效,誘使老年人消費。消協工作人員調查分析這些“保健品”經銷商采用的各種騙術,主要有以下五種方法:
騙術一:“藥到病除”。按照國家食藥局規定,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聲稱治療功效。一些非法保健品宣傳廣告往往夸大保健品實際功效,含有絕對化用語和不真實的承諾,聲稱可以治療某種疾病,如“根治”、“藥到病除”等用語,甚至一些“保健品”經銷商還向廣大老年消費者立下“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無毒副作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等承諾,嚴重欺騙、誘導老年消費者。
騙術二:“健康講座”。一些不法商家以舉辦“訪談、講座、采訪、座談會、大禮包回報消費者”為幌子銷售保健品,老年人一旦加入他們的行列,90%以上的人員會被他們“洗腦”,不少老年人因為盲目信任所謂專家或名人的介紹,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不惜重金購買大量假冒保健品。
騙術三:“免費活動”。保健品經銷商采用加入會員制的手段,套取老年人的電話,以達到日后銷售目的。他們在商場門口、賓館酒店等地采用“免費抽獎”等手段,讓老年人得到“優惠購買某保健品”的大獎,誘使老年人購買大量保健品。
騙術四:“權威證明”。一些非法保健品廣告利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學術機構、行業組織的公信力,為產品的功效作說明,以增強產品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騙術五:“專家義診”。一些“保健品”經銷商在社區打著“名醫義診”的名號,讓銷售人員穿上白大褂充當“名醫”,用虛高的檢測結果,忽悠老人購買保健品。
老年人購保健品要多注意陷阱
面對“保健品”消費陷阱,煙臺市消費者協會特別提醒全市廣大老年消費者,購買保健品時一定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警覺勿上當。騙子會謊稱自己是“專家”,還會通過所謂的“儀器”做檢查,事實上這些都是騙子行騙的手段,其目的無非是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長壽的心理將保健品當“包治百病”的藥品推銷,牟取暴利;
2、有病不要亂投醫。老年朋友感到身體不適時應當相信科學,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輕信一些騙人的伎倆;
3、保健常識要了解。老年消費者應學習了解一些最基本的醫學常識,時刻要告誡自己:“保健品”不是藥品,說×ד保健品”能治病完全是騙人的鬼話,不要輕信不法商家的虛假宣傳。凡聲稱具有保健、預防作用的,應有“衛食健字”的批準文號;保健品只有保健身體功效,絕不能治療像糖尿病、腫瘤、腦血栓等疾病;
4、小恩小惠不貪圖。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貪圖小便宜。對那些過于熱情、套近乎的推銷人員,對那些號稱免費體檢、咨詢、講座的非國家公益活動一定要保持排斥和戒備心理,避免上當受騙。所以還需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并請保留好票據及相關資料以便權益受到侵害時及時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