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在一年一度充斥著硝煙味的3·15維權日前夕,國內汽車消費者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向媒體表示,《汽車產品召回監督管理條例》計劃在年內出臺。作為國務院頒布實施的管理條例,其在監管范圍、懲罰力度上都將全面升級。劉平均說:“對于潛在的一些安全風險,我們正在組織專家和有關的實驗室進行分析和研判。在制度建設上,法制辦對條例的出臺非常重視,最近已經連續召開了幾次專門的會議,目前的計劃是這個條例能夠在今年出臺。”
此前不久,豐田公司宣布,由于部分車型存在漏油風險,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近170萬輛汽車,主要涉及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市場,但不涉及中國大陸。事后,質檢總局正式約見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要求就召回作出解釋,并要求其確保中國消費者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此后,豐田因地毯壓板問題再度全球召回,迅速向該局遞交了召回報告,確定自3月23日起召回部分進口雷克薩斯。“應該說,豐田汽車在全球召回,質檢總局出面干預,有效地保護了中國消費者的利益。這項工作是有效的。”劉平均這樣評價。
在網上,許多網友用“給力”來評價質檢總局的做法,這次將出臺召回條例的消息更讓網友為質檢總局鼓掌贊嘆。曾幾何時,國內缺乏健全的召回法規,消費者承擔著世界上最貴的車價,卻開著世界上質量最差的汽車,有了質量問題也無法享受與國外消費者同等的召回待遇。數字顯示,2010年中國汽車銷售量約1800萬輛,召回總數累計117.7萬輛,其中進口汽車召回17.6萬輛。而美國聯邦安全監管機構的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全年汽車銷售量為1150萬輛,世界各大汽車制造商在美國召回汽車的數量接近2000萬輛。2009年,中國汽車召回的數量還遠遠不如2010年。
國內汽車召回如此稀少,并不是國內汽車質量比國外高,而是緣于國內召回制度不健全。有人士分析,與美國所采取的強制認證、強制召回不同,我國現行汽車召回采取了強制認證、自覺召回的辦法,召回沒有制度保障。同時,中國沒有一個真正負責收集汽車信息、獲取質量反饋的具體部門,無法及時發現監管汽車質量問題,讓汽車企業鉆了空子。此外,我國對不召回的處罰也很輕,2010年美國對汽車企業共開出3張罰單,罰金最高一筆為1800萬美元。但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如果企業拒絕召回,對其的處罰最高為3萬元人民幣。羸弱的召回體制與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在經歷千呼萬喚之后,中國的汽車召回法規終于露出了掩映真容。雖然是一份遲到的晚餐,但消費者總算有了盼頭。然而,即使召回條例年內出臺,中國消費者的維權道路依然漫長。記者曾多次接到車主的投訴,劣質的汽車讓他們財產受損、身體精神受傷甚至車毀人亡,本來已經足夠悲劇,在與廠商交涉時又每每遭到無理拒絕甚至戲弄,更加讓人精神崩潰。“你告去吧,歡迎你告,到哪里告也都是浪費時間。”一位車主這樣描述廠商的無賴嘴臉。“我該怎么辦,該找誰處理”,更是車主們向記者詢問最多的問題。
這顯示出國內汽車維權難的一個根本問題:消費者維權無門。目前,我國并沒有一個專門的、主動監管汽車質量的部門。國家質檢總局通常是在接到消費者投訴之后,才去監管汽車質量;工信部目前僅監管汽車的油耗等指標,還沒有監管汽車質量的內容;交管部門主要負責車輛的檢驗、報廢和事故處理;中國消費者協會主要負責調解,不具備任何執法職能;媒體雖然有一定的監督作用,但也缺乏制約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的權力。消費者和汽車廠商、經銷商之間是供需關系,不可能找他們申訴。最后的結果是,汽車有了質量問題,消費者卻找不到地方申訴。“沒有一個部門說這事歸我們管”,一位維權車主曾這樣描述申訴的艱難。
北京亞市原總經理蘇暉總結出國內車主維權路上的四道坎兒,包括投訴難、舉證難、多頭管理、推諉扯皮等。以舉證難為例,在國內,汽車質量有了問題,需要由車主自己舉證,但與強大的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相比,作為個體的消費者是弱者,舉證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還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時候即使消費者費盡周折,獲得了相關部門出具的事故鑒定書,汽車廠商也未必認可鑒定結果。此外,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善的汽車質量監察體系,消費者無法得到權威的質檢報告,處于實實在在的弱勢地位。
在我國,汽車隸屬多個行政部門管理,包括公安、稅務、工商、保險等十幾家部門,多頭管理讓消費者在維權時東奔西跑、費盡周折。消費者如果想退掉問題車輛,去各個國家部門調檔、銷檔的手續都很繁瑣,通常情況下,即使有重大的質量問題,也很難順利地退掉車輛。此外,部分汽車廠商、經銷商、質量監管部門之間也經常互相推諉,把消費者當皮球踢。
可以看出,面對維權路上的四道坎兒,光靠一個召回條例遠遠不能解決問題。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預計2015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兩億輛,如此龐大的汽車規模,單靠目前羸弱的制度條例和一個召回條例遠遠不夠維護消費者利益。隨著中國逐步進入汽車社會,汽車已經成為解決民生的重要課題,汽車質量也成為衡量國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在一個和諧的汽車社會里,消費者需要一個體系化、系統化、專業化的維權機制。在這個機制里,消費者投訴有門、維權有法,汽車企業和經銷商有法可依,監管部門和舉證機構健全,管理部門執法必嚴,這才是建立汽車和諧社會的根本出路。(馬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