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一泓
由中國質量協會、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全國企業員工質量演講比賽于11月28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行各業54家企業的82支代表隊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或個人感悟,飽含激情地發表了關于質量的演講。選手們在演講中反映出的企業高度重視質量、員工愛崗敬業的精神,令人欽佩和感動。然而作為一個質量專業工作者,作為演講比賽的初始策劃者之一,回顧演講內容,在感動和欽佩之余,心頭卻隱隱地感到些許遺憾。
遺憾之一是演講中反映出的一些企業員工對于質量的認識和秉承的質量觀念的局限性。為了表現企業對質量的重視,很多選手列舉了企業面對質量問題時的態度,但絕大多數選手舉出的質量問題都是“不合格”,沒有反映出現代質量概念所包含的豐富內涵。符合標準、符合規范,達到合格水平,只是對產品質量最低的要求,對于處于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環境中的現代企業,僅有“合格”的概念是遠遠不夠的。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要求、實現顧客滿意,并遵守法律法規,力爭節能環保,都是現代“質量”必須承載的使命。質量不僅僅是免于不良,更意味著給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帶給世界美好、方便、舒適、文明、時尚的體驗,突破、創新,引導市場,滿足顧客未來的需求,是現代質量合理的內涵。
遺憾之二是一些企業解決質量問題的科學方法的缺失。很多選手在演講中引用了自己企業中為保證質量、提高質量所發生的感人故事,但這些故事大多體現的是員工個人或團隊為質量所做出的犧牲、奉獻。如,孩子高燒顧不上、自己不適仍堅持工作、父母年邁沒時間照顧等等。無疑,認真、敬業是保證質量的前提,但質量管理更應該是科學的、以人為本的。人類在長期的質量實踐中,已經總結提煉出了數據說話、員工活性化,卓越績效、ISO9000、六西格瑪等許多科學而有效的質量工作程序和工具、方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質量工具方法的使用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必不可少。但在企業的演講中,卻鮮有反映。這也從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映了企業質量實踐的水平,先進的質量理念、方法還遠未被廣大企業員工所熟悉、掌握。2009年中國質協受工信部委托所作的“全國企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結果也表明,盡管我國企業進口了很多先進設備,投入很多建立了企業信息系統,但企業應用先進質量方法的程度還很低,與世界發達國家優秀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思慮著兩點遺憾,便油然而生出一種緊迫感。一是更感覺到國家、企業和廣大質量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視員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理念教育,員工質量觀念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勢必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和質量水平。質量知識普及教育,應作為21世紀國家和企業的歷史責任;二是更希望我國企業充分認識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巨大潛力,投身到推廣先進質量方法的活動中來,扎扎實實地推動先進質量技術方法的應用,在享用人類智慧成果的基礎上,提升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切實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質量是需要付出的,但質量更是時尚的、科學的、文明的。質量之花,應該美麗綻放。《中國質量報》
段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