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線路 都是精品
——北京地鐵10號線一期供電工程監理紀實
□ 鄭旭日 秦 雪 王陶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風險管理這一新興管理學科在建設項目中逐漸被應用。監理單位作為工程參與的重要一方,在當前工程建設市場秩序還不規范的環境下,自身風險系數愈來愈高。如何控制、回避和緩解風險,是當前監理單位應著手解決的重要課題。
北京地鐵10號線一期供電工程由華鐵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華鐵咨詢)監理,該線路全長24.68公里,設有22座車站、24座變電所、7座開閉所。其中供電工程2007年1月開工,2008年5月竣工,共安裝各種設備1906臺(套)、敷設各類電纜445.681km。
在建設單位北京市軌道交通建管公司的支持下,華鐵咨詢供電監理部運用風險管理理論,結合地鐵10號線供電工程技術新、工期緊、接口復雜等特點,運用流程圖分析等方法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以績效管理和階段性總結促進工程監理水平的提高。供電監理部在2007年度勞動競賽中獲得“監理管理一等獎”,被中國設備監理協會授予全國設備工程優秀成果獎,同時供電工程獲得北京市市政基礎設施竣工長城杯金獎。總監鄭旭日被北京市監理協會評為“2007年度優秀監理工程師”。
全面識別風險因素
在開工之前,華鐵咨詢總監召集有豐富地鐵管理經驗的專業監理工程師,科學識別、分析和評估了本工程存在的影響工程質量和安全的風險因素。除工期不斷壓縮、施工素質低下、業主盲目干預等外部因素外,還有3大風險因素。
一是監理團隊整體素質不高;二是風險因素控制效果不佳。三是新技術掌握運用深度不夠。隨著地鐵建設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層出不窮,而一些監理人員不重視新技術的學習和研究,僅停留在原有經驗的水平上。
科學制定實施風險對策
“善避風險者勝”,經過風險管理應用實踐,項目總監帶領主要成員,充分調研、制定規劃,準確定位、超前應對,對監理隊伍進行深度整合,將風險轉變成機遇。
首先,創建“學習型”監理部,提高監理團隊整體素質。供電監理部編制了《創建“學習型”監理部規劃》,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分總監辦和監理組兩個層次開展學習。由具有專長的專業監理工程師輪流授課,加強交流與提高。
同時,結合工程特點和現場具體工作的需求,總監辦印制發放了各類手冊65本,包括《歷年優秀經驗教案》、《建設管理重要文件匯編》等,既可以作為監理人員開展內部培訓的教材,也大大方便了監理人員在日常監理工作中進行查詢。
此外,總監辦還成立了專題技術研究小組,圍繞難點增加監理工作深度。監理部根據供電工程監理工作的特點和未來監理工作的發展趨勢,分別成立了綜合監控(ISCS)研究小組、變配電技術研究小組組、牽引網技術研究小組,每個小組3-5人,采用民主的方式選出。
突出重點提高服務水平
項目監理部從進場開始,根據每個階段工程的難點、要點、關注點,確定各階段的重點工作,指導駐地監理有效開展工作。
在安全監理上,狠抓體系建設和現場控制效果。首先,是在完善施工單位安全施工管理組織機構及各項制度、措施等體系文件的基礎上,重點抓好過程控制。每月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檢查,查找存在的缺陷和盲點,積極消除安全隱患。在安全檢查上,制定了涉及10個方面的50條檢查項目,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提高監理檢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在質量控制上,嚴控進場物資和檢驗批驗收。以進場物資、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的驗收工作為重點,抓好質量控制工作。對在抽檢時發現的缺陷及時下發《不合格項處置記錄》并督促施工單位按時進行了整改。經對全線2個單位工程、10個分部工程、32個分項工程及896個檢驗批的驗收,一次性驗收合格率達到100%。
在進度控制上,狠抓計劃指導和綜合協調。作為奧運工程,工期緊迫帶來的工法改變,監理加強了對土建等相關專業條件的調查和協調的力度,狠抓了階段計劃的審核工作,避免了返工、提高了施工安裝的效率,確保實現了工期目標。十號線樣板段2007年9月12日送電成功,奧運支線9月13日送電成功,全線在12月25日完成送電工作,12月27日順利完成了冷熱滑工作,提前22天完成了里程碑進度計劃。《中國質量報》
鄭旭日 秦 雪 王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