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北辰
貝爾實驗室建立70多年來,一直是美國首屈一指的企業研發機構,它曾經研制出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和第1顆通訊衛星,發明了有聲電影、創立了射電天文學并為“大爆炸”宇宙創生學說提供了重要依據。
從歷史上看,貝爾實驗室用于基礎研究的人力和財力占其總數的10%左右,這一比例至今未變。在貝爾實驗室,基礎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視。至今為止,已有7位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1985年美國前總統里根為貝爾實驗室頒發了國家技術勛章,它是美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科研機構。
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工作水平高而且擅長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正如美國工程師學會會長羅伯特·懷特所言:“美國的問題不是缺乏基礎研究而是未能充分將科研轉化為商業用途。貝爾實驗室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
貝爾實驗室的研究范圍很廣,一直為多數工業實驗室甚至某些大學所不及。其工作人員中僅博士學歷的就達3430名,比它的競爭對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總數還多。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來自物理學、化學、電子計算機科學和其他科學領域。貝爾實驗室的一向做法是把互為關聯的不同學科的專家匯集在一起,讓他們緊密合作。僅物理研究部就有雇員250人,規模之大、分科之廣,使很多大學的物理系都望塵莫及。這個部的研究范圍很廣,既對物質本質展開基礎研究(包括像不穩定性和混沌學說這類目前理論物理學中熱門課題),也有制造陶瓷超導體和用硅片創制能模仿基本腦神經傳遞方式的所謂神經中樞網絡。電子學和光學是另外兩個重點研究的學科。其母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最近又著手裝備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導纖維傳輸系統。
它的總部大廈不規則地向四處延伸,宛如一個巨大的蜂房,里面容納著3000多名研究人員、產品研制人員和其他做支援工作的人員。沿著各條長長的走廊,則是幾百間小型實驗室,室內擺滿了最新式的器材。
面對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推出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產品。例如一種龐大的電子計算機化的電子交換系統,價值幾百萬美元,每小時能處理30萬次的電話呼叫。貝爾實驗室還在為麥克唐納快餐公司安裝一個系統,該系統能將其屬下7500個漢堡包快餐店與公司的管理機構連結起來。貝爾實驗室的人認為在這些活動中貝爾實驗室做到科研與母公司的工作更好地結合,因而比其他工業實驗室更有競爭優勢。
貝爾實驗室目前又在將電子瞬息即逝的親族光子應用于信息傳遞和管理方面一路領先。在貝爾實驗室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百寶箱中,甚至可能會出現比電子計算機更為先進的光計算機。近來,這一研究工作進展尤為神速,光計算機使用的是激光束而不是電子接線。其工作速度比目前的電子計算機要快上1000倍。這對無論是理論物理學家還是氣象預報人員,都會帶來難以預計的好處。
貝爾實驗室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堅持認為他們一直在與整個世界競爭,用他們的話來說,貝爾實驗室一直都在創造自己的未來。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