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靜 汪曉清
12月16日,在武漢大學,記者登錄中國首個質量安全網絡信息預警平臺——“深度網”。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輕輕點擊深度網,不論何時何地,品牌質量安全的各類信息盡在掌控中,該網被業內人士譽為質量安全“防火墻”。當下,人們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度正在上升,“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們生活的質量。應對質量安全問題,高校可以做些什么?
提供質量安全預警
在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時,人們就呼吁建立預警機制,以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近日,由白酒塑化劑引發的震動,更顯示了建立預警機制的迫切性。
宏觀質量管理如何為質量安全把脈?武漢大學質量研究院院長程虹教授的回答是:“直面真實的、活生生的質量問題,直面政府和企業的困惑與苦惱。以問題為導向,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
質量院由武漢大學與國家質檢總局、湖北省質監局聯合共建,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和政府聯系密切,集“產學政研用”于一體。該院能夠在管理者、研究者、消費者之間自如地轉換角色,從宏觀上探索質量安全的戰略問題。
深度網的上線,為如何建立科學的預警機制提供了一個好的參考。深度網能夠提供質量信息搜索服務、虛假信息甄別服務、網絡風險信息分類服務、質量狀況動態分析報告、風險事件追蹤服務和網絡風險智能挖掘服務。它的上線,有望讓質量安全管理插上網絡科技的翅膀。
武大質量院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質量安全網絡工程”實驗室,研制開發了“質量安全網絡信息監測與預警平臺”,獲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項軟件著作權證書。“質量安全網絡信息監測與預警平臺”一問世,廣東省已決定率先在3萬家企業中推廣使用,湖北、浙江、河南等省的大中型企業也正在全面推廣使用。
如何破解“理論不明、
體制不清、辦法不多”難題
今年9月,武漢市一部施工電梯發生墜落,當場死亡19人。電梯屢屢傷人,讓消費者膽怯,讓管理者頭痛。小小的電梯,折射出質量管理的困惑。這些困惑,正是致力于宏觀質量管理研究的武漢大學質量院的研究課題。
近年來出現的質量安全事件,令政府部門深感轉軌時期的質量監管中“理論不明、體制不清、辦法不多”,改革和創新迫在眉睫。
武大質量院先后出版了《宏觀質量管理》、《宏觀質量統計與分析》等系列學術專著和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初步確立了宏觀質量管理的科學范式、基本原理、模型體系和主要研究內容,承擔了我國宏觀質量統計與分析、中國質量檢測機構管理體制及科學發展研究改革、質量監管技術及安全風險信息系統支撐研究等多個重大科研課題。目前,武大質量院與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一道,成為湖北“質量興省”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直接承擔為“質量興省”提供科學研究和決策支持的任務。質量院還受河南、廣東、廣西和新疆多個省區的邀請,直接參與項目咨詢,所取得的成果轉化為政府部門的決策。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說,武大質量院的研究成果,對他決策、管理、指揮全國的質量管理都很有啟發。
2011年7月,廣東省副省長佟星帶領廣東省各縣級市以上分管質量的副市長160余人,在武大質量院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食品和產品質量安全高級研修班的學習。2012年3月,程虹應邀為湖北省委中心組作了題為《高質量,新跨越》的報告。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用40分鐘專門談了聽后的感受:報告數據翔實、理論底蘊深厚,讓大家對質量的重要性和推進質量興省戰略的迫切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宏觀質量管理研究還需體系化
近日,媒體在紛紛追問:誰動了武漢出租車的配置?在“珞珈質量雙周學術論壇”上,同學們也和嘉賓一道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案例式”和“咨詢式”教學法在這里得到廣泛運用,“珞珈質量雙周學術論壇”由質量院開設,深受學生歡迎。截至2012年11月,論壇已經舉辦了130期,邀請了諸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高管、質檢系統專家,圍繞與質量有關的熱點問題,與學生們進行交流和探討。
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宏觀質量管理研究起步較晚,質量人才培養甚至被有關專家認為是“中國制造”的軟肋。不過,武漢大學質量研究院2012級研究生高鵬卻告訴記者,他感到很幸運,在學校,既有校內導師帶領他們涉足宏觀質量管理理論研究的最前沿領域,強化理論素養;又有由國內政府質量部門和企業的一線專家組成的校外導師,給他們提供實效指導,提高實際動手能力,使他們的整體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自2008年在全國高校中率先設立了“質量工程”、“宏觀質量管理”方向碩士研究生教育開始,武大質量院至今已經為全國質檢系統培養和輸送了300余名高層次人才。
近日,武大質量院申報的交叉學科“宏觀質量管理”博士點、碩士點正式獲得批準,這標志著我國宏觀質量管理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
(轉自12月19日《光明日報》)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