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 樾
寬容管理是著名經濟與管理學家阿里·德赫斯提出的。德赫斯認為,寬容管理是新經濟形態下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與方式,也是世界上許多企業能保持持久生命力,并成為“長壽公司”的活力所在。德赫斯發現這些公司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公司領導者允許脫離常規的“邊緣事件”發生,允許核心事業之外的活動發生;公司有一種寬容的環境,使公司在重要轉折關頭,那些有創意的人,甚至采取“瘋狂之舉”時,不僅不會有壓力而且往往會受到決策層管理層的重視與鼓勵。
盡管實施這種管理模式的許多企業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影響,但是亦不乏失敗的事例。因此,一個企業要能實施寬容管理模式并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與基礎。從最一般意義上進行概括,大體需要如下幾項:
其一,企業要有一個由高素質的領導層、完整和統一的企業制度和穩定發展的主營業務3項基本因素構成的核心素質。
只有具備了這樣核心素質的企業才能實施寬容管理模式。否則,領導層素質不高,對企業駕馭能力不強,企業內部制度不統一,潛伏著諸多的分裂因素,沒有穩定的主營業務以保證企業持續發展,沒有相應能力能為員工的創造性活動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對創造性活動可能導致的失敗不具有忍耐力,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企業由非寬容管理模式向寬容型模式轉化,或者實施寬容管理模式,將會遇到極大的風險與挑戰。
其二,企業要有實施寬容管理的空間。這種空間,主要有幾種要素所構成。
要有積極鼓勵員工進行創造性勞動的環境與政策,不僅僅是對員工的創造性勞動的鼓勵、支持與獎勵,其中特別重要的是還要包括對可能發生的失誤與失敗的容忍。
對于與現有主營業務不符的新業務,對于與企業現有技術水平能力進行的改革提升乃至否定的創意,對于企業既定的管理體制規則的改革甚至“逆動”,公司有一種能及時發現進行研究分析以決定取舍的體制與機制,以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使之成為企業的新的機遇,新的經濟技術的增長點。對于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亦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并以妥善方式處理。
實施寬容管理所需空間,不僅僅是指企業內部的空間。而且,企業內部的這種空間也不是在一個封閉系統下的空間,而是一種開放型的空間。這種空間的開放還包含企業管理方式的外部空間,這種外部空間,是指政府與社會為企業實施這種管理模式或方法提供必要的政策、環境與條件。
其三,企業要具有寬容與控制的平衡能力。
對寬容管理模式的最大誤解往往是僅從字義上理解,認為這是一種沒有約束、沒有控制,而只有自由與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實施寬容管理絕對不是指企業不要嚴格的規章制度,不要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而是指這種制度與體制以寬容為特征,積極鼓勵支持員工的創造性活動,以求得企業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