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主引擎轟鳴起來
——廣西欽州市質監局服務千億元產業發展紀實
□ 邱 慧 李壽敏 李曉科
本報記者 吳 彬
“千億元產業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頭戲,更是欽州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引擎’。我們在廣西質監局的指導下,將服務重心放在石化產業板塊上,也就牽住了以質量促進區域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牛鼻子’。”廣西欽州市質監局局長李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年來,欽州市質監局圍繞地方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將服務和監管有機結合,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努力成為助推該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實招”,成為發展的“技術推進器”和百姓生活的“質量監控儀”。
一種信念:企業安全生產
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如一條紅線、一種信念,始終貫穿著欽州市質監局服務石化產業工作的始終。
2010年9月8日,中國石油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煉油工程竣工投產。在對中國石油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開展壓力管道元件專項整治工作中,欽州市質監局安全監察人員與廣西質監局特設處一同,深入建設工地現場檢查,驗證壓力管道元件制造許可資格和質量證明文件等相關文件,與現場實物對照,并向建設單位和使用單位講解壓力管道元件制造和安全使用要求。為了規范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欽州市質監局協調檢驗機構、安裝單位,做好特種設備安裝告知、使用登記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考核發證工作,并指導他們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
到目前為止,該局已為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辦理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鍋爐3臺、壓力容器1227臺、起重機46臺,辦理各種作業人員證書1176多人(次)。一系列的數據匯成了欽州質監局一個強大的信念:企業生產,安全第一。
一個原則:高效便捷服務
質量檢驗、計量檢定校準、特種設備檢測等服務,對于每個石化企業順利生產產品來說必不可少。欽州市質監局牢牢把握一個原則,以高效便捷的服務為企業提供幫助。其直屬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檢定機構和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優先為石化企業提供。
2008年,江蘇南通一建筑公司承建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辦公大樓。當工作進展到要對塔吊辦理安裝手續時,公司相關人員找到了管理起重機械的該局工作人員。由于建筑工地的起重機安裝、使用由欽州市建規委負責,為了不耽誤該公司的工作進度,工作人員馬上幫助辦理了相關手續后,親自帶他們到該市建規委對應部門,不出一周辦完了所有手續,大大節省了時間。
從石化項目談判簽約到開竣工投產的過程中,欽州市質監局始終陪伴著企業,提供企業所需服務。該局創新工作方法,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金質一期”工程數據庫,大大節約了辦公資源,實現網絡動態監管準確查閱原始數據資料。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局共開展石化產品質量檢測1284批次,檢定計量器具730余臺,檢驗特種設備960余臺,石化企業計量器具強檢率達100%,特種設備定檢率達100%,產品監督抽查率為100%。此外,他們還提供實驗室技術咨詢30多次,培訓檢驗分析人員120多人/次,指導企業加強對質量工程師的培養,更新質量理念。
“只要企業需要,我們都會第一時間為他們解決問題,提供服務。”這是欽州市質監局所有工作人員的心聲。
一份動力:助推跨越式發展
2011年,國家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欽州)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我國6個國家級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之一,這標志著北部灣石化產業向專業化、標準化、科學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2月,疑似“問題汽油”事件在廣西蔓延,眾多車主加了油卻打不著火,質監部門一舉一動備受矚目。問題關鍵到底何在?欽州市質監部門利用國家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欽州)的檢驗優勢,及時向公眾揭開了謎底。
該局副局長曾春艷回憶起事件整個過程還心有感慨:“當時一發現問題,廣西質監局局長鄧于仁就親自帶領相關的部門領導及高級技術人員來到國家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欽州)現場,與我們一起共同研究問題所在,經過多次檢驗、分析、驗證,及時制定了解決措施。”
由于該中心的推動,形成了高于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的成品油行業標準,使廣西石化產業技術得到整體提升,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大幅增長。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廣西質監局組織的石油生產企業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100%。廣西區內百色等地市汽油樣品也均送來此處檢驗。
4月21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一負責人到該中心調研時感激地說,國家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欽州)目前已通過了CNAS國家中心計量認證、審查認證、實驗室認可“三合一”現場評審,為今后的合作鋪了路,非常有利于石化產業發展。
目前,國家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欽州)已成為北部灣招商引資的一張名片,吸引了更多相關企業在欽州落戶。國內外一大批石化項目業主也跟著“搶灘登陸”。凱禹源新能源、玉柴化工、遼寧天合、中亞精細化工等知名石化企業先后進入石化產業園區,形成了一條低碳而又相互處于價值鏈高端的產業鏈,大大提升了欽州作為“中國石化產業基地”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有力促進了石化產業蓬勃發展。“當地生產、當地檢測、當地認證”的一條龍服務,更是打響了該市石化產業品牌名聲,推動企業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