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繪芳
裁縫裁剪衣服,需要鋒利的剪刀;士兵打好仗,需要先進的武器;提高旅行速度,需要飛機、火車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提高生產效率,需要引進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同樣,管理者做好管理,也需要借助各種先進的管理工具。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管理不能僅僅依靠管理者個人的智慧,也需要依靠科學的方法、適當的工具來讓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卓有成效。
工具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次的社會巨變,都源于生產工具的改進與提高,無論是石器、鐵器,還是蒸汽機、計算機,都推動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借助于工具,柔弱的個人也會變得強大;借助于工具,復雜的事情也會變得簡單;借助于工具,事半功倍不再是神話。亞里士多德說“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如果赤手空拳,相信亞里士多德不會如此狂妄。
近20年來,管理界誕生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管理工具,如SWOT分析、波士頓矩陣、頭腦風暴、ABC分類法、平衡記分卡等幾百種。專注于實踐,沒有故作高深的理論分析,沒有喋喋不休的道德說教,實用、易操作,能夠拿來就用,成為管理工具被廣泛傳播和應用,并日益改變組織的管理模式、人們的工作習慣,甚至組織的體制與制度。
雖然中國的管理者已經廣泛采用眾多耳熟能詳的管理工具,然而他們最終在實踐中失望,如近年來,關于管理軟件ERP實施失敗的報道就頗多。這些管理工具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何在?作為管理者,我們究竟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管理工具?
一方面一些流行的管理工具過于繁復,推行起來、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德魯克先生說:“一種工具,并不一定越大就越好。能夠以最小的努力、最小的復雜性和最小的動力做好工作的工具,就是最好的工具。”因而,選擇工具,不要被其龐大的看似高深的系統所迷惑,不要被其花哨的包裝所遮蔽,要穿透本質,結合自身需求,也許最簡單的那個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另一方面,組織千差萬別,工具也具有個性,何況大多數管理工具引自國外,文化差異的存在,必然會出現水土不服。陳天橋認為:“一條領帶雖小,但要是不合適,可能就要跟著換襯衫、換皮鞋。我不想為了一條領帶把一身衣服都換掉。”管理工具就如企業的領帶,只有符合企業的戰略、文化、規模等,才能取得期望的效果。如海爾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方法,與海爾絕對服從的企業文化相匹配,不是任何組織都可以采用的。因而,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選對工具、用對工具,才可做好管理。
德魯克說“管理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種實踐”,正由于專注于管理實踐,許多閱讀德魯克著作的管理者,對之都會有相見恨晚之感。德魯克的思想博大精深,他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目標管理、組織創新,他的思想有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總讓我們豁然開朗,在我們即將誤入歧途的時候給予當頭棒喝。
在世界范圍內,研究德魯克思想的人很多,傳播德魯克思想的人很多,把德魯克思想作為行動指南、管理工具的實踐者也很多,甚至還有人把德魯克的思想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研發出了高科技管理工具。但是如前所述,管理工具與企業文化、組織理念必須相匹配,因而,學習、應用德魯克思想,也需要把它與中國的文化相結合,與組織的實際情況相匹配,因地制宜,去繁就簡,選擇、改造真正適合于我們自己的德魯克思想。《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