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 樾
魯培康先生在《境界管理:五重境界管理模式》一書中將境界定義為:境界是一個與個人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心理素質、人格修養等密切相關的問題,對于企業家來說,境界還與他的事業胸襟、企業發展規模、行業地位、市場競爭能力等密切相關。
企業管理之所以有“境界”之說,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不僅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實踐;不僅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經營活動,也是一項思想性極高的個人修煉。作為企業經營實踐活動的主體——人,特別是企業主,其經營背景、生活閱歷的不同,知識層次、文化修養的各異,對企業管理從思想到方法的理解和駕馭也就完全不同。所以,企業管理是一項與企業主、企業管理人員關系極為密切的實踐活動,其管理風格的形成具有很強的企業家個性特點與精神氣質。
從哲學、美學的角度來理解,境界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思想境界,一是心靈境界。思想境界是人的理性思維積淀,是一個人在價值觀念、精神氣質、人格意志等方面的修煉所能達到的境域。心靈境界是人的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交互作用的結果,是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在事物的審美觀照中形成的感知、直覺、頓悟、情感等高級心理活動的結果,它集中地表現為人的心智修煉層級,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價值統一體。
從管理學、社會學的角度來理解,境界包含一個人認識自然、改造社會所具備的知識層級與駕馭能力,體現著一個人認識人生、掌握自我的修煉深度與悟性高度。根據境界特殊而豐富的含義所指,我們把企業主對于自身思想境界、心靈境界、審美境界的努力追求與不斷超越,把企業主由此而形成的有關企業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決策特點、管理風格、經營素質等系統的企業運營能力稱為境界管理。
境界管理以企業主的精神狀態、思想意識、思維方式、決策特點、管理行為及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中外企業管理實踐的研究分析,將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境界管理模式概括、歸納為企業立身境界管理、立信境界管理、立命境界管理、立德境界管理、立道境界管理。從企業境界修煉目標來說,五重境界管理模式分別對應于健康企業、名牌企業、長壽企業、標桿企業、卓越企業;企業的五重境界管理目標又分別對應于創業家、企業家、事業家、慈善家、思想家之企業主境界修煉目標;以中國傳統文化的角色對位分析,企業主的五重事業境界分別對位于勇者、智者、仁者、賢者、圣者之人生境界;以西方科學管理模式分析,五重境界管理模式所對應的管理理論與方法便是科學管理、品牌管理、文化管理、聲譽管理、倫理管理;以中國哲學管理思想分析,5種西方科學管理模式分別對應于中國法家之道、兵家之道、儒家之道、墨家之道、道家之道。
當然,企業的發展可能是漸進式的,也可能是跨越式的,無論漸進式的發展,還是跨越式的發展,由中型企業到大型企業再到超大型企業,大致都要經歷這5個發展階段。只不過有的企業需要在前面3個境界經歷較長時間,有的企業則相對較短。無論哪一類企業,越過第三重境界到第四重境界都要經歷較長時間的磨煉,而從第四重境界到第五重境界,其發展速度都可能會緩慢下來,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能夠達到第五重境界,實際上,大多數企業都難以跨越這道鴻溝。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