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層質監機構改革 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力
——四川省瀘縣質監局2010年大力推進機構改革側記
“首先感謝各位領導和同志們給我這次參與競聘的機會,今天,我競聘的職位是區域監管隊隊長……”,2010年年初,伴隨著瀘縣質監局職工何曉波在中干競聘會上鏗鏘有力的演講,瀘縣質監局2010年的機構改革正式拉開了序幕。
2010年,為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瀘縣質監局堅持“打破原有規律,遵循市場規律;打造整體合力,提高履職能力”的指導思想,立足長遠發展,結合自身實際,從用人機制改革、資源優化整合等四個方面,大力推進機構改革,有效增強了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實行中干競聘 提升隊伍整體質量
于今年年初舉行的中干競聘是瀘縣基層質監系統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進基層質監區域監管新模式的一次有力嘗試。在競聘中,共有8名選手參加了演講和現場問答。
在競職上崗演說會上,選手們紛紛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和工作優勢,圍繞擬競聘的職位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案。在現場問答環節,由局長和分管副局長組成的評委會向選手們提出如何評價基層質監工作新舊模式、如何解決工作推諉等一系列貼近實際的問題,均得到選手們的快速作答。
評委們結合選手們的競職演說、現場問答和平時工作業績進行綜合打分。隨后,局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對選手們進行了群眾滿意度測評。最后,當場公布選手們的評分情況和群眾滿意度測評情況。
對于本次中干競聘取得的成功,瀘縣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國松表示,本次競聘有力地打破了傳統的管理模式,較好地實現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由行政任命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初步建立起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管理制度。
資源優化整合 提升區域監管質量
針對當前瀘縣宏觀經濟形勢和質監工作任務,2010年,瀘縣質監局在省內率先試點區域監管新模式,通過從整合隊伍力量、機構優化調整等,轉變了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率,有力推動行政監管向保障型和服務型監管方式轉變。
為切實改善瀘縣1532平方公里監管區域的監管工作“心有余力不足”的現狀。2010年,該局結合瀘縣行政區域分布,將全縣劃分為東區和西區,分別設置區域監管一隊和二隊,實行分塊包干,各自負責監管區域內的質量技術監督綜合監管、行政執法、技術服務。另設置了綜合業務股,負責相關業務的組織協調、信息收集、資料審查以及應急處理。
通過區域監管,從而使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調配,解決了目前基層人員分散、責任不明和各自為政的狀況,提高了監管質量,對一切安全隱患因素做到了早發現、早控制。
搞活分配機制 提升技術機構檢測質量
長期以來,瀘縣質監系統技術機構存在的思想觀念與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不相適應、內部運行缺乏活力等問題,嚴重制約其發展。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更好地促進技術機構的健康發展,今年上半年,瀘縣質監局對瀘縣計量測試所現有分配機制、內部運行機制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改革過程中,瀘縣計量測試所建立并實施了以搞活分配機制為動力,以競爭上崗為契機,以調動全所工作人員的工作潛能為重點的《瀘縣計量測試所機構改革方案》。為此,瀘縣質監局大膽放權,以強化技術機構自我管理和績效考核為重點,增強技術機構的自我發展能力,實行績效工資和崗位工資制。技術機構各崗位主要負責人實行競聘上崗,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同時,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適用人才,真正實現了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
通過改革,有效的激發技術機構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的職工的工作熱情和檢定工作效率,上半年來,瀘縣計量測試所檢定的計量器具臺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左右。
推進檢測整頓 提升技術機構服務質量
2010年,全國質監系統全力推進技術機構檢測工作整頓。為此,瀘縣計量測試所以檢測工作整頓為契機,結合瀘縣實際情況,重點對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和運行、質量體系建設和運行、人員技術檔案、計量標準技術檔案等環節逐一進行了自查。并針對查找出的問題,分門別類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動員全體職工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努力把整改措施具體化、制度化、責任化,力求整頓活動取得實效,促進技術機構檢測水平和檢測管理更上一個新臺階。
同時,為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檢測隊伍,瀘縣計量測試所還根據崗位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三位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壯大了檢測隊伍。此外,該所還大力加強了管理人員和檢定人員對檢定規程、檢定方法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培訓力度;加強對檢定人員對計量器具的修理實際技能的學習,增強為企業、群眾服務水平。
“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格局或模式,建立一種新的秩序。機構改革也一樣,就是要通過改革優化布局,合理配置資源,提高保障能力,增強機構活力,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瀘縣質監局機構改革的成功運作,不僅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同時也為瀘縣基層質監系統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川省瀘縣質監局)
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