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認可實現持續快速發展
在認可范圍內頒發的現行有效認證證書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
本報訊 (記者丁 瑩)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世界認可日中國論壇上獲悉,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累計認可認證機構124個,認證機構在認可范圍內頒發的現行有效認證證書共52.58萬張,連續8年位居世界首位。CNAS累計認可實驗室3958個,檢查機構186個,CNAS認可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的數量、規模和增長率在國際同行中均名列前茅。中國認可的作用和影響不斷提升,中國認可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
據了解,認可是指由認可機構對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實驗室以及從事評審、審核等認證活動人員的能力和執業資格,予以承認的合格評定活動。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建立國家認可制度,近20年的實踐證明,認可在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在我國廣泛推行的強制性產品認證領域,在有機產品、良好農業規范、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等認證領域中,認可是政府指定的對認證機構技術與管理能力評價的必備條件之一;在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等管理體系認證和自愿性產品認證領域中,認可作為對認證機構能力評價的基本方式,通過合格評定鏈向市場傳遞信任。
認可在政府部門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要求司法鑒定機構依法通過計量認證或實驗室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三級、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應當通過國家認可。此外,司法部、公安部等部門也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將實驗室認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能力保障手段。在北京市衛生局、上海市衛生局的要求和推動下,中國認可機構開展了北京奧運會定點醫院實驗室認可專項和上海世博會醫學實驗室認可專項,在重大活動中發揮了認可的能力保障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認可機構積極參與國際互認體系,覆蓋了國際范圍和亞太區域現有的全部認可多邊互認協議范圍,簽約認可機構涉及40多個國家或經濟體,占有全球經濟總量的絕大部分。中國認可機構積極參加政府間相關合格評定互認合作活動,與8個國家認可機構簽訂了雙邊合作協議。
中國認可結果在國內外得到廣泛采信。我國認可的相關合格評定證書、報告可以使用國際認可論壇(IAF)或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的國際互認標志,在多邊互認協議簽約認可機構所在國或經濟體具有認可互認證明效力。認可結果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為進出口貿易中的必要憑證,我國認可的檢測報告和證書是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家進口產品的有效憑證,可直接通關,免于再次檢測。
中國認可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認可機構代表當選為國際認可論壇副主席,中國認可在國際組織的領導地位邁上了新臺階。此外,我國代表在國際或區域認可組織中的管理高層、職能中層和實施基層擔任了相關職務,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直接參與國際或區域認可組織的管理活動、政策性和技術性文件的研究和起草活動,以及國際同行評審等活動,并承擔了大量的國際能力驗證計劃。中國認可在國際認可與互認活動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維護了國家利益。《中國質量報》
相關鏈接:
截至2010年3月底我國累計認可認證機構達124個
孫大偉:發揮認證認可積極作用 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越認證認可合作論壇在粵舉辦 孫大偉阮軍出席
我國認證認可自主創新標準體系基本建成
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有效遏制管理體系認證價格無序競爭行為
認證認可科技工作碩果累累
(視頻)全國認證認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王勇講話
記者丁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