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保護造福農民
——嘉興局深化地理標志產品后續監管保護綜述
顧雪平 王軼星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對于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聲譽有重要意義。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直接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帶有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價格普遍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20%至50%。
以嘉興地區特色食品楊廟雪菜為例,通過地理標志注冊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企業的生產量明顯上升,銷售網點從原來的118個增加到260個;經濟效益明顯增長,初加工雪菜價格從每壇6~8元提高到每壇11~12元,每畝按200壇計算,可畝增經濟效益600元左右。
作為嘉興地區開展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機構,嘉興檢驗檢疫局不斷深化地理標志產品后續監管和保護,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
一、以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為主體,建立、健全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化體系
運用“統一、簡化、選優”原則,使農業生產在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的軌道。
抓種子、種苗質量標準,推進種子、種苗工程建設。對初級農產品,如嘉興地區的地理標志產品:平湖西瓜、嘉善黃桃、鳳橋水蜜桃、王店三園雞、南湖菱等種植、養殖地理標志產品,建立種子、種苗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并建立相應種子、種苗生產培育基地,確保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品種的純正和特色。
抓生產操作規程,不僅細化產中技術操作規程,還著重強化操作環境、生產安全過程控制,強調農產品的安全、衛生、健康,強化無公害、安全、衛生的作業規范指標。
抓產品標準,把產品標準作為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實現農產品名牌戰略和優質優價的重要基礎工作,對轄區內平湖西瓜、鳳橋水蜜桃、王店三園雞、南湖菱等初級農產品建立、完善地方產品標準體系。對楊廟雪菜、斜橋榨菜、嘉荷青魚及其制品、烏鎮醬鹵禽類制品、嘉興粽子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全面實行產品生產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五芳齋公司制訂的“嘉興粽子”地方標準還被商務部批準頒布為全國粽子行業標準。
抓農產品包裝標準化。確保地理標志產品在加工、運輸、存儲中保持品質和質量特色,實現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價值的保值、增值。
二、以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為單位,創建、完善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管理體系
通過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指導、幫助生產企業農戶,完善生產設施、規范生產管理,對初級農產品及加工農產品原料,實現無公害生產基地和無公害產品認證。嘉興地區13個地理標志產品的種植養殖基地,相繼通過無公害生產基地和無公害產品雙認證,對食品生產企業建立ISO9001和HACCP雙認證體系。嘉興粽子還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GMP認證,嘉荷青魚及其制品實行了GAP認證。抓示范園區建設,以綜合性示范園、專業示范園、科技示范園建設,帶動種植養殖戶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生產管理。如平湖市“金平湖西瓜”在建立300畝綜合示范園的基礎上,還示范推廣蜜蜂授粉、殺蟲燈物理防治、微滴灌、性誘劑等科技示范園建設,通過三大示范園區的建設,使農產品生產技術和產品品質科技含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產品特色得到有效的保障。
以質量管理體系為核心,建立“六個制度”、“六個統一”管理模式,即以無公害管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無公害種植養殖制度、質量抽檢制度、種植養殖檔案制度以及產品追溯制度為內容的“六制度”管理,和以統一種苗、統一種養、統一施藥、統一檢驗、統一包裝、統一標識等為環節的“六統一”管理,實行全程、動態監督管理。抓檢驗監測,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采用抽查和各生產戶自查等多種形式,對種植養殖基地和加工企業的投入品、產品、安全衛生等項目,進行定期不定期抽查、檢驗,實現全過程質量監控。
三、以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為平臺,樹起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金字”招牌
抓集約化經營,把龍頭企業和農戶聯結起來,提供一個“地理標志+龍頭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使分散的各種生產要素在較大范圍內實現優化配置和重新組合,培育區域主導產業,推動農村產業化經營規模不斷壯大。
抓一體化服務,以大生產應對大市場,提高產業化組織程度。產前抓培訓宣傳,舉辦各類專業知識培訓班、講座,傳授無公害栽培、生產技術和有機生產技術,與大專院校建立“校社合作”關系,聘請專家、教授當技術顧問,講授種植養殖知識,傳授技術,指導生產;產中抓監督指導,合作社技術人員分工負責、包干到村、落實到戶,與種植、養殖戶簽訂“無公害種植養殖標準協議”,定期走訪、督查,指導農戶生產、管理,并做好種養檔案記錄以及產品溯源管理等基礎資料;產后抓推廣營銷。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參與地理標志產品推廣營銷活動,舉辦各種產品節、文化節,參加各級大型農展會、農博會,設專賣店、進超市,樹精品、打品牌。
抓產業鏈延伸,招商引資辦深加工企業,實現地理標志產品的增值、增效。開發蘊含豐富人文歷史內涵的各種文化節和具有獨特自然風光的旅游項目,如西瓜燈文化節、桃花節、農業觀光游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不僅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成功的路子,還是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強農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顧雪平 王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