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群眾餐桌安全
——鎮江檢驗檢疫局進口大米監管側記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們一定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加強監管,確保進口食品質量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2月26日,鎮江檢驗檢疫局部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時,祝林局長明確要求。
鎮江口岸進口大米主要來自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2012年,鎮江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檢疫進口大米56批次,26100多噸,該局嚴格監管,發現不合格大米8批4000噸,均按檢驗檢疫要求進行監管處理,對其中45噸霉變大米實施銷毀,確保進口大米質量安全。
加強口岸現場檢疫查驗。針對進口大米要求高、風險大的特點,鎮江檢驗檢疫局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特別關注相關產品的警示通報,做到“監管到位,問題發現到位,依法處理到位”保障質量。嚴格開箱查驗,實施雙人上崗,現場查驗發現部分集裝箱內未采取冷凝水處理措施,有些集裝箱出現漏水現象,還有集裝箱口壁上有明顯冷凝水掛珠等情況及時處理,要求企業對全部掏箱檢查。嚴格抽樣檢測。加強對抽樣和檢疫不合格產品的后續監管,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失。與此同時,制定了系統的督察計劃,對報檢、查驗的后續監管工作實施全程監管。
加強質量安全監控。認真分析進口大米可能存在的產品風險,制定了進口大米質量安全監控計劃項目,對黃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以及轉基因實施批批檢測,結果均為陰性。2012年,對進口大米實施兩次農殘全項目覆蓋檢驗,日常檢驗每季度農殘覆蓋全項目一次,未發現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情況。加強檢疫查驗,去年,在進口大米中截獲有害生物11種、358種次,截獲雜草種子12種214種次。指導企業建立加工處理臺帳,以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制度等,有效防止了有害生物、雜草種子等污染環境。
對霉變大米堅決銷毀。2012年11 月13日,鎮江檢驗檢疫局檢疫人員在鎮江大港口岸查驗平臺查驗一批進口泰國大米時,發現部分集裝箱內結露嚴重,局部貨物外包裝浸漬霉變。經現場扦樣檢驗,浸漬霉變處大米結塊,部分霉變,當場判定該批進口泰國大米不合格。
該批大米共計100個貨柜1500噸,計劃用于食品原料。既要保證安全,又要損失降到最低。鎮江檢驗檢疫人員現場進行檢疫查驗解決問題,監督企業對整批進口大米在口岸卸貨入庫整理,經整理,共整理出外觀完好大米25980袋計1299噸,局部受潮大米3120袋156噸,局部受潮結塊霉變大米900袋45噸。按照相關檢驗檢疫規定和要求,對外觀完好和局部受潮的大米現場抽樣檢驗,送實驗室檢測,對1299噸合格產品準于放行,156噸局部受潮大米改作飼料使用,對受潮結塊霉變的45噸大米現場監督銷毀。
針對進口大米中出現的情況,鎮江檢驗檢疫局熱心指導企業高度關注進口食品質量問題,對運輸、保管等要有詳細措施,簽訂合同時要有明確的說明,盡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與此同時,鎮江局檢疫人員表示,他們加大進口大米口岸查驗力度,認真履行把關職能,確保質量安全,為老百姓打造“安全餐桌”。(孫全林 李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