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2年海滄檢驗檢疫局共計核查出口貨物口岸換證1274批次,經現場核查共計74批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率達5.81%。出口貨物口岸換證核查是檢驗檢疫的一項重要工作,其主要是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對經生產加工地、啟運地檢驗檢疫機構經檢驗檢疫合格的出境貨物實施核查貨證并出具貨物通關單。核查《出境貨物換證憑單》的真實有效,檢查出境貨物基本信息是否與產地檢驗檢疫局出具的《出境貨物換證憑單》的記載信息相符。
存在不合格主要問題是:一是出口貨物生產批次號不符或無生產批號55批次,占不合格批的74.32%;二是出口貨物嘜頭不符或無嘜頭16批次、占21.62%;三是實際出口貨物品名與換證憑單不符3批次。其中,不合格情況較為突出的貨物集中在服飾類和鞋靴類貨物,占不合格總批次的52.64%,其次是陶瓷和食品類。出口貨物生產批號和嘜頭頻出問題,分析原因具體如下:
一是意識不強、重視不夠、管理混亂。生產批號和嘜頭是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貨物在國際貿易的生產、運輸、存儲、交接過程中便于識別。生產批號和嘜頭又是企業出口貨物報檢信息的一個重要內容,當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查詢生產批號及相關的生產記錄,追溯出口貨物原材料來源、貨物生產日期等信息。部分生產企業對貨物生產批號和嘜頭使用不夠重視,較為混亂,一是外包裝上生產批號字樣標識混亂,字樣不統一;二是未能按國家局對重點商品批次管理規定正確使用。三是同一報檢批出現不同的報檢批號,或者在包裝上根本沒有注明生產批號。反映出部分企業生產批號管理意識淡薄,造成口岸查驗貨證不符,影響貨物通關。同時,在目前貿易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當遇到國外銷售市場不景氣時,國外收貨人可能以生產批號和嘜頭不符而拒收該批貨物,造成退運,產生更大經濟損失。
二是企圖逃避查驗,部分生產企業在產地向檢驗檢疫機構申報貨物的檢驗檢疫,經產地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取得換證憑單后,企業來了個“偷梁換柱”,將未經檢驗或者不允許出口的貨物裝進集裝箱運至口岸申報,企圖蒙混過關,以達到逃避檢驗檢疫口岸換證核查。
針對口岸換證查驗中發現的問題,采取三措施加強監管,嚴格把關:
一、嚴格查驗,加強管理;生產企業應重視生產批號和嘜頭在產品生產加工、產品檢驗、調查、追溯環節中的重要作用,增強質量意識,使企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正確使用生產批號和嘜頭。
二、規范各種商品的生產批號和嘜頭使用規則,對不同品種制定出適合商品特性的生產批號使用方法,增強適用性,嚴禁隨意性。
三、加強與產地局的溝通,將不合格的貨物及時通報產地局,配合產地局調查,對有意更換貨物企圖逃避口岸換證核查的企業給予處罰,納入企業誠信管理。(林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