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信心為遼寧外貿加分
——遼寧檢驗檢疫局積極建設出口農產品示范區見聞錄
本報通訊員 劉 婷 袁文澤
遼寧檢驗檢疫局助推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有了新收獲。沈陽法庫縣出口紅樹莓示范區、丹東東港出口草莓質量安全示范區、瓦房店出口蘋果質量安全示范區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的考核驗收,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目前三家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已正式掛牌。
這些示范區的建設助推遼寧省特色出口農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帶動示范區出口水果質量水平提升,提高了遼寧省名優特農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遼寧打造大農業的大戰略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從2010年至今全省出口水果總量均達到10萬噸以上,年創匯近7000萬美元,目前遼寧水果已出口到了世界各個高端水果市場。由于水果品質的提升,出口價格連年提高,漲幅達到16%。”遼寧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孫穎杰介紹說——
從龍門溫泉出發,向東南走不到10公里,就來到了大連的戰略大后方——以“路平、山清、水碧、景奇、果甜”著稱遼南的東馬屯。2012年11月26日,筆者來到了被譽為中國遼南“水果之鄉”的大連瓦房店出口蘋果示范區。
“山里紅”,按東馬屯人的說法是指蘋果,這個位于瓦房店許屯鎮的小村落栽種蘋果的歷史已經有114年之久,脆甜且有機的大蘋果如今已遠銷國內外,成為致富的“金蘋果”。
大連瓦房店東馬屯蘋果如今成為國內的著名商標,東馬屯蘋果為當地的農民帶來了豐碩的收獲,“三農”有了實實在在的成果。“遼寧是果業大省,無論是水果栽培面積、產量,還是水果出口量在全國都占有重要位置,大連瓦房店出口蘋果示范區水果栽培已有百年歷史,東馬屯的蘋果就是代表之一”,遼寧檢驗檢疫局動植處處長袁文澤介紹說。
截至目前,瓦房店市擁有水果栽培面積65萬畝、果樹4200萬株,其中蘋果產量達66萬噸,產值為30億元,人均占有產值近5000元,是當地農民真正的致富項目,是增收的主要來源。
大連瓦房店隨著示范區蘋果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增強了出口企業打進歐洲高端市場的信心。2011年,遼寧蘋果首次出口加拿大,近幾年,瓦房店蘋果首次打入英國、法國、南非市場,對印尼出口的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
“丹東東港出口草莓示范區生產面積達15萬畝,產量30多萬噸,產值24億元。與瓦房店蘋果形成了遼寧水果的‘拳頭產品’,全市上百家工貿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事草莓生產、加工和貿易,草莓產業已經成為東港市農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技術水平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據介紹,丹東已經成為農業部命名的唯一“全國優質草莓生產基地”和唯一取得地理標志的名特優草莓產區。丹東東港草莓在出口量大幅提高的同時,草莓產品的品牌效應得到很大提升。2011年4月,在東港市承辦的“中國第六屆草莓文化節”上,東港市被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評為“中國草莓第一縣”。東港草莓囊獲8個金獎。2012年2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東港草莓又獲得了三項金獎和一項銀獎驕人成績。2012 年6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2012中國農業品牌發展推介會”上,“東港草莓”再獲殊榮。
沈陽法庫出口樹莓示范區等地區是全國唯一的出口樹莓質量安全示范區,經過20余年的政策引導、技術推廣、產業化經營,法庫縣樹莓產業規模越來越大、產品質量逐年提高、科技貢獻穩步增強、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樹莓生產加工基地。這3個出口水果安全示范區在當地水果種植規模大、出口數量多、產業龍頭地位重和產品知名度高,示范區對區域和行業有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法庫縣出口樹莓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建立,已經改變法庫樹莓不能直接出口的歷史。法庫地區樹莓出口兩個月突破300噸。從2012年8月份以來共出口樹莓15批、328噸、產值49萬美元,全年出口量超過500噸、產值80萬美元。
預計到2014年,樹莓面積發展到10萬畝,引進樹莓加工企業5戶,預計到2014年樹莓鮮果產量達到10萬噸,產值6.5億元以上,純利潤4億元以上,項目區鄉鎮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把法庫建成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樹莓生產加工產業基地。
“2012年,大連局、東港局、沈陽局在技術扶持地方政府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了拓展視野,大連局、東港局組織去山東等示范區創建典型單位參觀學習。大連局指導和幫助地方政府部門制定各類文件、制度28項,建立管理記錄36份,對48種病蟲害開展監測,在示范區內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技術規程20多項。”動植處處長袁文澤說——
2012年初,遼寧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遼寧省農產品出口工作的實施意見》,省長陳政高提出“遼寧農產品出口力爭三年翻一番”,副省長趙化明、邴志剛也多次對加強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作出批示,要求檢驗檢疫部門與遼寧農委共同推動建設農業大省、農業強省;把推進出口示范區建設作為促進遼寧外貿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納入到各級政府議事日程;陳政高省長在今年年初的批示中指出:農產品出口一事,一定要像山東一樣,熱火朝天地干起來。
通過示范化果園標準化管理和種植,果園管理水平和技術的提高,可以提高優質果品數量,帶動出口量的增加,拉升水果的銷售價格,擴大國內、國際市場占有率,從根本上解決果農賣果難的現狀,實現果業增效、果農增收的目標。
大連局聯合瓦房店市農發局多次舉辦蘋果農藥、標準化種植、包裝廠和果園注冊登記等系列培訓、宣傳示范區的優越性,為示范區的建設創造有利的輿論氛圍,直接推動地方政府轉變態度,成立聯絡辦公室,并加大對示范區建設的投入。據統計,瓦房店市累計獲得大連市財政補貼水果儲藏庫建設和出口基地建設資金4410多萬元。
據估計,瓦房店出口蘋果示范區的把建設可增加蘋果出口量20%,實現每年10%左右農民收入的增加,即每年瓦房店果農可實現兩億元增收。
沈陽法庫縣出口樹莓示范區的樹莓收購價格較市場價高出35%,示范區內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到2012年底,示范區內可實現純利潤4億元,同時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拉動服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法庫縣樹莓產業在全國聞名,樹莓產業也是法庫縣僅有的幾個出口創匯產業之一。
“沈陽法庫的樹莓在過去幾年里,由于轄區內沒有出口企業,所有種植的樹莓都是運到山東省進行出口加工,不能直接出口,給果農造成無形的損失。在示范建設中沈陽局大力扶持示范區內新建的龍頭企業出口,對兩家果蔬出口企業企業采取‘多措并舉,三位一體’的監管服務措施,即在對企業的幫扶的過程中實行硬件改造,軟件提升和政策支持‘三位一體’的監管幫扶措施。”法庫示范區負責人介紹說。
“東港聯合示范區辦公室制訂一套比較完善示范內出口草莓生產加工標準體系,起草了包括《無公害草莓種植技術》、《出口草莓儲藏加工技術規范》等3個地方標準。按照出口要求實施水果示范區規范化管理,可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節省出口成本。首先人員統一管理、資源共享,減少管理費用,共計可為出口企業每年節約550萬元的管理費用;其次,將檢驗檢疫關口前移,免除出口前的農殘檢驗環節,每年為出口企業共節省500多萬元的農殘檢測費用,并可加快通關速度,降低出口成本。通關時間的縮短,不但可以保證果品的新鮮,還可以幫助企業搶占市場、降低成本、擴大出口規模,從而獲得更大的收益。”袁文澤說。
“減少化學品投入和使用,合理種植,保護環境,促進地區農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建設有利于采用更科學、有效的栽培技術和手段,提高果農對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認識,農戶可以按照示范區的要求有序生產,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自覺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質量安全風險,形成良性的農業發展氛圍,打造綠色生態農業。據測算,45萬畝果園,每年可減少打藥4次,按每畝打一次藥成本40元計算,每年可節省7200萬元。”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