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航運持續低迷,遠洋船舶紛紛“下崗”,然而拆船業卻迎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地處江尾海頭的江蘇江陰,依托天然優勢,主動出擊,在拆船業發展高潮中分得了一杯羹。據江陰檢驗檢疫局統計,自2008年以來,江陰港進境廢鋼船的數量連續四年持續高位,都達100艘左右。其中,2009年以114艘進境廢鋼船的記錄,成為江陰拆船行業的歷史最高點。
廢鋼船的大量涌入一方面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較大的檢疫風險。國際航行船舶是流動的國土,穿行于世界各國,在不同的港口裝卸和補給,且具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容易攜帶、滋生有害生物。而廢鋼船作為即將報廢的船舶,一般船齡更長、船況更差,更是有著極高的檢疫風險。
面對進境廢鋼船暴增所帶來的檢疫風險,江陰檢驗檢疫局口岸檢疫部門強化口岸疫情風險分析,建立疫區動態管理機制,防范于未然,把好國門檢疫關,同時,該局還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購置必需的口岸查驗設備,并規劃建設了檢疫實驗室,確保對有害生物能夠快速檢出、及時應對。僅2012年,檢驗檢疫部門就在廢鋼船上截獲醫學媒介、有害生物51批次,銷毀疫區或不明來源動物產品上萬公斤,有效地維護了江陰口岸的安全。在把好國門的同時,江陰檢驗檢疫局也采取整合流程、并行作業、綠色通道等諸多行之有效的便利措施,為企業快速、綠色拆船贏得寶貴的時間。(樊江奎 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