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山東省諸城市質監局緊緊圍繞食品、工業產品及特種設備等三個安全,堅持檢查、查處、支撐多措并舉,接連打出組合拳,區域安全生產收到了明顯成效。
一是繃緊弦,抓安全不放松。食品安全方面。共指導162家食品企業取得了QS證書,開展了縣級監督抽查,共抽取樣品46個,召開了小麥粉、酒類、茶葉、肉制品等食品行業的法人履責報告會,出臺了《小作坊認定標準及監督管理辦法》。提請市政府召開了全市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會議,以市政府辦公室的名義下發了《關于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單位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牽頭藥監、工商、商務、畜牧、環保等部門,聯合食安辦及13處鎮街開展了大規模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在完成《速凍乳化調理肉制品》、《諸城綠茶》、《調理肉串》3個聯盟標準備案的同時,組織制定的《食品殺菌釜》聯盟標準年底可完成備案,屆時該市聯盟標準數量將達到4個。產品安全方面。結合總局部署的“質監利劍行動”,先后開展了化肥、農資、汽車底盤、建材、食品機械等產品的專項整治行動。并根據媒體曝光事件和上級指示要求,在轄區內開展了明膠制品、蜜餞等產品的摸底排查工作,還舉一反三擴大到了兒童相關產品的巡查。特種設備安全方面。出臺了《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百日集中整治活動方案》,加大了對電梯、氣瓶充裝、壓力容器等重點領域、重點場所、重要特種設備的監管巡查力度,檢查特種設備制造、使用單位400余家、公共場所58處,出動執法人員800人次,下達監察指令書51份,做到了“三落實、兩有證、一檢驗、一預案”,并督促企業履行了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情況日報及周報制度。分別以市政府、安委會名義下發了《氣瓶安全管理辦法》、《關于開展氣瓶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的方案》,牽頭市政、安監等安委會成員單位,聯合開展了氣瓶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借勢借力確保了整治成效。
二是握緊拳,抓執法求威力。全年共受理群眾申訴 92 起,其中市長熱線 12 起、“12365”質監熱線55起,立案處罰110多起。圍繞嚴格市場準入,先后開展了肉制品、地溝油、大桶水、酒類、化肥、建材、輪胎、消防產品等專項整治和無證查處;針對食品開展“放心工程”,出動執法檢查人員300余人次,對全市的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全面排查,共辦理案件39起;針對農資產品開展“三百工程”,共抽樣檢測化肥140多個批次;針對建材產品開展“安居工程”,重點對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無生產許可證、未經3C強制認證的建材產品以及生產、銷售上述產品的違法行為進行了執法檢查,共檢查各類工地及生產銷售企業49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4起,涉案貨值33萬余元;針對未經強制性產品認證改裝廂式運輸車的專項整治,查處未經強制性產品認證改裝廂式運輸車的企業及窩點8家,涉案貨值50余萬元;針對加氣站開展專項整治,重點開展了加氣站無證充裝二甲醚、氣瓶未經檢測等專項檢查,共立案32起,有力地震懾了不法生產經營著,維護了安全生產秩序。
三是擦亮眼,抓支撐夯基礎。圍繞服務汽車、食品產業發展,投資建設的占地15畝、建筑面積8500㎡的省商用汽車零部件質檢中心,目前已順利通過現場審查驗收,現正陸續開展省局下達的鑄鍛件產品質量檢驗任務;申報的省肉制品質檢中心也已得到省局批準建設,目前正在進行中心整體裝修改造方案的設計論證,相關設備也已列入2012年省政府采購。針對目前該市有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制造企業27家、鍋爐壓力管道安裝等單位9家、氣體充裝單位52家、在用特種設備4887臺件、各類氣瓶14萬多只、工業壓力管道40多千米的現狀,搶抓機遇在濰坊市縣級局中率先建立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考試中心及氣瓶檢測中心。培訓考試中心在前期省局組織的驗收中,順利通過并取得了7個種類26個考試項目的資質;目前共培訓考試特種設備作業人員2814多個,其中新取證人員1658多個。氣瓶檢測中心于今年5月份順利通過了省特種設備協會審查,同時取得了民用液化石油氣鋼瓶、工業氣瓶及車用氣瓶等多種氣瓶檢驗資質;目前共計檢驗氣瓶36批次、各種氣瓶1000多只,排除潛在安全隱患170多起。(劉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