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關乎民生之本、關乎市場之序、關于執政之基。作為質量監管部門,臺州市椒江質監分局對質量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力度不斷加大。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椒江區已形成了區、街道、村居“三級聯動”,質量強區、強鎮、強業、強企“四強一體”,基本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質量建設格局,產品質量水平大力提升。主要表現在:
(一)以省級質量強縣示范縣創建工作為契機深入推進椒江區質量建設。椒江區作為臺州市創建省級質量強縣示范縣首個試點區,嚴格按照計劃部署,深入有序地推進創建工作。印發了《椒江區創建省級質量強縣示范縣實施方案》,將16個創建單位的責任進行分解。以創建工作推進會議為平臺,定期聽取目標推進和工作落實的情況,分析工作面臨的困難,共同協商解決方法。椒江質監分局作為區質量強區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明察暗訪,聽匯報、查文件、看現場,推動創建單位落實各項目標任務,確保了創建進度如期推進。
(二)以首屆區政府質量獎和品牌戰略為標桿引領帶動質量創新。今年4月椒江正式啟動區政府質量獎,該獎項能通過部分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激勵企業創新質量管理,提升競爭力。經過嚴格的評審程序,最終授予方遠建設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浙江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為2012年度區政府質量獎。椒江質監分局積極引導規模以上企業申報臺州市政府質量獎,方遠建筑公司成功獲評臺州市政府質量獎。共有6家企業獲臺州市質量強企稱號,2個行業協會獲市質量強業稱號;該局還高度重視品牌戰略,積極引導企業申報各級名牌產品,為企業做好申報協助,同時開展名牌企業調研和全區名牌經濟分析,及時掌握名牌企業發展狀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截至目前,椒江區已成為臺州各縣市(區)中獲得名牌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共有中國名牌產品4個,省名牌產品15個,市名牌產品25個,全國質量獎1家,省質量獎3家,臺州市政府質量獎3家,中國馳名商標6個,省著名商標22件,市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5個。初步形成了國家級品牌為龍頭、省市級品牌為梯隊的品牌群體,品牌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三)以標準化戰略為推手助推企業掌握標準話語權。采用國內外先進標準生產產品對于提升產品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年椒江質監分局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制定了2012年度標準化工作推進計劃和量化目標,著力夯實標準化基礎工作;全區企業采標率大幅度提升,上報省級農業標準化項目2家,新增8個市、區級農業和服務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已通過驗收4個;椒江區噴霧器行業協會塊狀產業標準化項目順利通過了省塊狀產業標準化重點項目的立項;組織開展標準創新和標準化良好行為創建,海正化工上報了標準創新型企業,浙江四強等2家企業獲得3A標準化良好行為證書;有1家企業為主制訂國家標準,4家企業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標準話語權。
(四)以“兩大安全”為抓手筑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底線。椒江質監分局將食品、特種設備“兩大安全”視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通過開展全區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整治和重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等,落實好企業產品質量安全關,助推企業健康發展。截至目前,椒江生產環節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動的6個100%目標已圓滿完成,全區沒有發生系統性、區域性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順利推進,隱患已全部整改到位,確保了全區特種設備使用安全;全區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有了顯著提高,產品質量指數穩定在99以上,重點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保持在90%以上,居全市前列。
(五)以節能降耗和技術創新為抓手狠抓全區經濟環境效益。節能降耗和技術創新能有效提升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和節能效率,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通過“三進三送兩提升”和節能技術推廣,椒江質監分局特種設備節能降耗工作成效顯著,已實現鍋爐每年節煤5000多噸,折合節約400多萬元。青島啤酒(臺州)有限公司榮獲“浙江省第三批節能降耗示范單位”;能源計量工作成效顯著,浙江星星集團被評為省級能源計量示范單位,醫藥化工能源計量實時監控項目被納入“省級能源計量數據應用行業推進項目”名單,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針對此作出重要批示;派出專家組成服務隊引導企業參與技術創新,方遠建設集團的“QC小組提高轉盤式鉆機在含粘性土卵石地層中鉆進施工效率”項目榮獲省質量管理創新項目三等獎,該成果將直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六)以健全質量工作體系為突破口夯實質量工作基礎。椒江質監分局在全市率先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和質量管理先進模式,目前全區共有15家省級以上名牌企業設立了首席質量官,信質電機、九洲藥業等11家企業導入了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區、街道、部門都將質量強區工作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成立政府“一把手”為組長、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領導機構,設立質量強區建設專項經費,把質量強區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完善了質量激勵政策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和促進優勢成長型工業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和《關于調結構保增長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增加了獎勵條款,每年度安排精益生產管理專項補助資金100萬元。(陳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