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今年以來,阿拉山口檢驗檢疫局以“質量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和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治理活動”(簡稱“兩個專項”活動)為契機,以規范執法為保障,以敏感高風險商品為重點,以實驗室技術檢測為支撐,扎實開展質量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實效。目前共排查21項工作,排查企業13家,排查出各類風險20項。經過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整改和預防風險的4項工作措施。
一是進一步規范檢驗檢疫執法環節。該局結合質量體系審核和質量安全風險排查工作要求,在抓好檢驗檢疫業務規范進行再學習再教育的基礎上,對現場執法、集裝箱檢疫、原始記錄書寫、證稿(單)擬制、樣品管理、檢測報告審核等重點環節進行集中督查,對風險點進行梳理分析和通報,對發現的問題制定了限期整改措施,切實用法律法規和質量體系規范了工作,促進了執法工作質量的提高。目前該局對已排查出的20項質量安全風險均制定了針對性整改措施。
二是積極做好重點敏感商品的檢驗檢疫把關。該局緊密結合口岸實際,認真落實國家質檢總局、新疆檢驗檢疫局關于做好進口酒類專項整治、出口食品和飼料質量安全整頓、“兩個專項”等工作要求,狠抓了重點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工作。前8個月檢出不合格的進口甘草、鉻礦、球團礦 、燃料油等商品共7706批、3.73億美元;對377個存在問題的空集裝箱進行了無害化處理;退運不合格銅精礦和空集裝箱2批;阻止了4批不合格瓷餐具、運動鞋、電池等貨物出口,有效提高了檢疫查驗工作質量。通過質量安全風險排查,還發現了13家企業(經營戶)的原料進貨渠道不明、中文標簽不規范、進貨銷售臺帳不完善等12項問題,并發出了限期整改通知,消除了質量安全隱患。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了檢測技術保障能力。針對口岸小麥、甘草、皮毛、麩皮等高風險進口商品種類不斷增加的實際,該局牢牢把握檢驗檢疫工作技術依托型執法的職能定位,在做好檢測項目變化、有毒有害元素檢測方法、適用標準查新等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加強技術檢測能力建設,以實驗室技術為支撐,保證排查整治效果。今年以來新增檢測能力項目10項,新購置的價值6臺(套)、220萬元的檢測設備已全部調試完畢投入使用, 90%以上的進出口商品實現了本地自檢。據統計,1-8月共受理各類樣品7384批,檢出有害生物1802批,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39批,有效保障了口岸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
四是加大了對違規案件的處罰力度。針對違反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的現象進有發生的現象,該局在執法過程中有效運用風險分析,牢牢抓住案件的易發生環節和敏感環節,拓展案件發現渠道,提高了違法案件的發現率。先后查處了擅自調離進口甘草案、出口家具未如實申報案、通過進口舊電話交換機轉運電子垃圾案、出口汽車零件逃檢案等6起涉及不如實申報、逃檢、瞞報、違反進境動植物產品流向管理的案件,案件涉及貨值76.42萬美元,有力的規范了外貿秩序;還對批進口球團礦產、鐵精粉、棉花等數量短少或品質不符進行了出證索賠,保障了企業經濟利益和進口商品質量安全。(楊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