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共受理進口棉花報檢1093批,重量33.7萬噸,貨值7.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1.4%、106.8%和80.6%。進口棉花量達到去年全年的95.2%,呈井噴式態勢。張家港成為繼青島港和上海港之后我國第三大棉花進口港,逐步成為全國進口棉花的重要集散地。
據業內人士分析,張家港進口棉花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由于國內棉花高于國際棉花價格。2011/2012年度國家收儲政策基本穩定了國內棉花價格,而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棉花價格一路下跌。在國內國際棉花出現差價時,國內企業及貿易商伺機大量進口棉花。二是進口棉花受國內配額數量制約。由于沒有進口棉花配額,進口棉花只能大量進入保稅區保稅倉儲。三是張家港的區域優勢。張家港保稅區管委會在成立紡織原料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又先后成立中國棉花商會、江蘇棉花保稅物流交易中心,完善倉儲及物流服務,區域輻射優勢及保稅港區功能優勢不斷放大。四是檢驗檢疫通關環境優良。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圍繞“提速、減負、增效”要求,在保稅區建立棉花檢測實驗室,并在進口棉花檢驗檢疫工作中積極推出“5+2”工作制、直通放行、整車衡重、實重報關、限時出證等多項服務舉措,為棉花在張家港進口營造了快速、便捷的檢驗檢疫通關環境。(丁曉峰 施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