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作為一名CIQ檢驗員,在登輪對貨物實施檢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登輪禮儀、工作方法、技術水平等方面,更好地加強與船方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提高執法工作質量。
1.注意登輪禮儀。首先,要及時登輪。一般來講,船舶的承租人簽訂的合同中都會涉及到貨物的裝卸期限,超過期限的部分會產生滯期費,而提前完成的話則會有速遣費。所以,大多數船方都會有極強的時間觀念。登輪檢驗為裝卸貨過程的一個工作環節,及時登輪對于船方而言尤為重要,但由于其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例如船舶動態信息不準,檢驗人員人手不足等。所以及時登輪需要船方、代理和檢驗員三方統籌安排,共同配合。其次,要文明禮貌。《公務員外事行為規范》中規定“國家公務員出國訪問或做國內接待工作,應行為得體、規范,體現我國公務員良好的素質修養”;《職業道德和紀律規范》中也注明“應注重文明禮貌,舉止端莊,按規定統一著裝,使用文明語言”。CIQ檢驗員代表國門形象,應當從整齊得體的外在形象開始,遵守船方規定。第三,要尊重船方習俗。不同國籍的船員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飲食習慣等,對這些風俗禮節,要理解和尊重,如果僅僅是因為文化差異或風俗不同就對他們嗤之以鼻,或當面笑談,不僅有失自身形象,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2.注意工作方法。商檢機構是依法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和管理的行政執法機構,行使的是國家行政管理權。行政管理權不同于民事權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國家賦予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權同時也是行政機關必須履行的法定職責。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第一章第三條定義“商檢機構和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依法對進出口商品實施檢驗”。同時,第一章第四條和第七條又定義“進出口商品檢驗應當根據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原則,由國家商檢部門制定、調整必須實施檢驗的進出口商品目錄”,“列入目錄的進出口商品,按照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進行檢驗”。可見進出口商品檢驗的宗旨,一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體現法檢政策的強制性;二是為了保障進出口貿易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順利發展。也就是說,CIQ檢驗員有對列入法檢商品目錄的商品進行檢驗的權利,同時也需履行依法實施檢驗的義務。只有本著認真、細致、公正的工作態度才能更好地履行國家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依法管理和依法施檢,做到不濫用職權,不超越職權行政。
3.注重技術執法。檢驗檢疫是技術執法部門,必須靠信譽立足,靠技術發展。技術水平的高低,關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何提高技術水平?首先應該多學習業務理論知識,熟悉檢驗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照進出口商品鑒定規程進行規范化操作;其次要多實踐,理論聯系實際,扎扎實實深入到一線,腳踏實地向身邊的同事、領導請教學習;最后是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才能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例如,如果發現船舶縱傾過大、貨物溫度過高或是過低、部分壓水艙無縱傾和橫傾修正等異常情況時,CIQ檢驗員首先應仔細分析異常情況,排查原因并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然后主動和船方進行準確的溝通,力求先思后言,簡明扼要,實事求是,爭取船方的配合;最后要對整個異常情況和處理過程作一個簡要記錄,做到有據可依,有憑可證。(單經宇 施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