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歐洲輪胎與橡膠制造商協會(ETRMA)發布公告,公布了對歐盟市場上輪胎中多環芳烴(PAHs)含量的第二批抽查結果。此次抽查涉及來自11國家、51個品牌的94條輪胎,共檢出9個品牌的10條輪胎超出歐盟REACH法規規定的輪胎中多環芳烴限值,且不合格輪胎中有9條產自中國。此前,在今年3月1日,ETRMA曾公布其第一批抽查結果,9個品牌的12條輪胎被檢出不符合REACH法規,且不合格輪胎產地均為中國。根據上述兩批抽查結果,ETRMA再次強烈敦促歐盟及其成員國加大輪胎中多環芳烴限值的監管及執法力度,為所有輪胎制造商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今年以來,針對歐盟的輪胎多環芳烴法規,南京檢驗檢疫局組織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及應對工作。根據調查掌握的情況,我國輪胎企業在應對歐盟輪胎多環芳烴法規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一是出口歐盟輪胎生產企業普遍性地同時在生產環保輪胎(符合REACH法規)與非環保輪胎,致使在原材料管理及生產工藝控制方面存在很大難度,蘊含較大風險。而歐盟輪胎生產企業早已全部轉產環保輪胎。二是企業在原材料驗收及成品檢驗方面,普遍不具備PAHs的檢測手段,外包檢測也很少,企業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主體責任有待落實。三是生產環保輪胎,不僅僅是成本增加的問題,還涉及輪胎配方及生產工藝的變更,對國內部分企業而言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而歐盟輪胎廠商早在1990年代就已著手環保輪胎的研發。四是南京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是全國質檢系統內首家掌握REACH法規指定的PAHs核磁共振檢測法的技術機構,從其已開展的輪胎PAHs檢測結果來看,出口歐盟輪胎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形勢不容樂觀。
輪胎屬于敏感性高、質量安全風險高的出口產品,易受國際貿易摩擦及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我國輪胎行業出口依存度高,出口壓力大,在遭遇了美國輪胎特保案后,歐盟已成為我國出口輪胎的重要市場,對歐盟市場出口增速高達30%,已引起歐盟相關方面的極大關注。江蘇是我國輪胎生產的重要基地,輪胎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5%,位居全國第二。2010年,江蘇地區出口輪胎136116萬美元,其中出口歐盟占26.9%,歐盟已成為江蘇出口輪胎的第一大市場。此外,伴隨著各種車輛的整車銷售及售后服務,江蘇省每年還有大量的配套輪胎出口歐盟。
為此,南京檢驗檢疫局提醒廣大輪胎生產及貿易企業,應高度警惕出口歐盟輪胎的多環芳烴超標風險,盡快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多環芳烴管控措施,加強風險防范,防止風險升級,避免經濟損失。同時,檢驗檢疫機構將充分發揮涉外技術執法部門的職能優勢,積極協助出口輪胎企業應對歐盟技術法規,為企業提供信息及技術服務,共同維護我國出口輪胎的信譽。(李瑜)
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