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長城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考察時指出
與國際接軌就是與標準接軌
本報訊 (記者徐 風)2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到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考察時指出,與國際接軌的真正含義是與標準接軌,將國計民生政策落到實處的關鍵就是標準。
蒲長城指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目前已經進入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已經探索出一條正確的發展方向,而且體現了中國標準化發展的特色,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要珍惜發展趨勢,總結經驗和做法。我國標準化研究起步較晚,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把一些先進的、關鍵的國際標準拿過來研究,有些領域目前已經超前,這是很不容易的。從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各領域不難發現,與國際接軌的真正含義就是與標準接軌,即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參與了很多關系國計民生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僅從公眾熟知的家電下鄉、能效標識等制度的實施不難看出,將這些政策落到實處的,最關鍵的不是法律,而是標準。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在全球標準化研究機構中門類最齊全,今后5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對標準化提出很多新的挑戰和要求,標準化工作者要面向經濟社會的迫切需求,緊盯未來發展趨勢。
蒲長城要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要更加積極地參與有關政策制定,用標準化的方法和標準化的理念促進社會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是標準化研究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把標準創新始終作為靈魂,把標準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要有主動服務意識,主動與系統內外、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建立聯系,利用好各種資源。要研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政策和辦法,讓標準化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經濟、服務社會,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