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關于享騎共享電單車“299押金難退”的投訴激增,微博上關于享騎電單車差評如潮,《消費者報道》、消費保、中國質量萬里行等投訴平臺有超過800宗來自上海、長沙、西安、南昌等地用戶的投訴。
299押金遭擠兌,客服重復“6點前退款”
本刊在維權群看到,來自上海、長沙、西安、南昌、安徽等地的消費者們申請退押金多半月有余,鮮有退款成功。期間,享騎微博客服多次承諾“等待6點前退款”,人工客服電話4001048118處于長時間等待接聽的狀態。微博客服排隊到5000多位,微信客服排隊到3000多位。目前,不少用戶已投訴到市長熱線、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

用戶吐槽“6點前退款”詹小姐在南昌艾溪湖旅游時租用了景區投放的享騎共享電單車。她告訴本刊,下載享騎APP,充值299元押金(誠信金)便能騎走,但自9月24日當天使用完畢申請退押金,直到10月17日還沒動靜。
西安答小姐向本刊反映,享騎承諾1~7個工作日退款到賬,然而她從9月17日發起的299元押金退款到現在還顯示“審核中”。

《消費者報道》聯系享騎微博客服,顯示排在第5045位唐先生告訴本刊,“在上海享騎共享電單車投放量還可以,路上基本都有固定停借點,騎之前能看到剩余電量,但沒見過充電樁,似乎是晚上人工更換電瓶。”同在上海的張小姐說,“享騎過去挺常見的,近期少了很多,壞得不少,經常碰到沒有充電的。”
享騎暫無融資信息,投訴量曾位列第一
享騎共享電單車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冊地為上海,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旗下擁有14家控股子公司。
據公開資料顯示,享騎擁有6萬多張共享電單車牌照,運營總部位于上海,研發中心位于江蘇。號稱國內首家最大的電單車共享平臺,截止到2016年10月,享騎App累計注冊用戶達到了幾十萬,每天可解決幾十萬人次的出行。
天眼查顯示,國內至少有過47家共享電單車企業,摩拜、哈羅等均有入局,其中,“7號電單車”已到C輪融資,享騎則未有融資信息。上海市消保委官網數據顯示,2017年,享騎投訴量位居7978件共享單車類投訴第一位。
專家:享騎疑似資金鏈斷裂
艾媒咨詢CEO張毅接受《消費者報道》采訪時分析,共享領域的盈利模式靠的是規模經濟,而規模經濟的前提便是平臺口碑和信譽度。出現押金擠兌現象,一是說明該企業資金遇到了問題,二是與大環境有關,燒大錢模式在共享經濟走到了尾聲,現金流是投資人當前最看重的,就連騰訊都往現金流充足的B端市場布局發力。
張毅進一步表示,近來整個金融行業不景氣,風險投資商在募資受到阻礙的情況下,非剛需的卻又燒錢的某些共享領域是最可能被成為VC不得不首先放棄的棋子。騎行行業有一定的門檻,共享電動車不同于綠色共享單車,且電動車在不同城市的交通管理上存在爭議,對于投資風險也是存在極大的挑戰。
一位關注出行領域的專家也對本刊表示,共享領域以規模搶先市場,車輛投入、運維、推廣的成本高,所以都需要不斷融資。如果融資跟不上,企業的資金流就會承壓。
享騎電動車硬傷多,非首次遭到擠兌
投放運營至今,享騎還因為電池續航能力、車身設計、剎車故障、智能定位、投放密度等問題遭媒體批評。甚至有消費者在駕駛享騎電單車時,因把手失控撞向路邊大樹,導致脾臟破裂被摘除。
據獵云網報道,“2016年9月,創始人施銀鋒每天要接到幾百個,經常半夜兩三點還在接用戶電話,他還因此落淚。原因是不少單車沒有及時更換電池,很多用戶騎不上車,于是便集中發起退款。”
2017年,新聞晨報記者對共享單車企業的退押金速度進行評測,結果顯示享騎最慢,退款到賬準時率為0。
2018年起,關于享騎299元押金難退款的聲音不絕于耳。照此來看,10月17日出現享騎投訴暴雷事件并非一之日寒,就大量用戶能否順利退款一事,本刊嘗試聯系享騎,但客服電話一直沒有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