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塑料竟然也可以做成“大米”?最近,“塑料大米”的視頻火爆流傳,微信、微博是該視頻流傳的主要渠道。在這段廣為流傳的視頻中,有人說塑料可以做成大米。塑料大米是什么東西?塑料真的可以做成大米嗎?塑料大米真的能偽裝成大米而不被發現嗎?5月19日,南都鑒定來到廣東省(廣州市)產品質量消費教育基地,與特約工程師吳志宜一起辨認塑料究竟能不能冒充大米。
鑒定由頭
塑料袋放入機器
生產出米粒狀白色固體
鑒定君發現,“塑料大米”是一個流傳了很久的謠言。從2011年開始,國內外社交媒體上就已出現類似“塑料大米在中國被制造”的謠言。2011年,南京某市民在米袋子里挑揀出十幾顆相同的“塑料米粒”。但最終未能證實這些所謂的“塑料米粒”是廠家蓄意制造、批發的。2016年,尼日利亞查獲一批102袋走私進入尼日利亞的“塑料大米”,引起極大反響。但隨后,尼日利亞官方公布了沸沸揚揚的“塑料大米”事件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為霉變也不能食用。
2017年5月,“塑料大米”的謠言再度出現。其中一段視頻中,有一男子不斷將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在另一段視頻中,一名女子在桌面上擺出兩碗燜熟的米飯,并稱其中一碗是用塑膠做的,因為“使勁摁它都不會化掉”。同時,她將所謂的“假米”置于食指與大拇指之間擠壓,大米被擠壓成乳白色的扁平一小條。
海口版“塑膠大米”視頻
發布者被處以行政拘留5天
5月9日晚,海口石山鎮村民蘇某珍再次在微信上發布了海口版“塑膠大米”視頻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海口市秀英區食藥監局立即檢測相關企業的稻米質量,結果顯示抽樣的大米十個項目全部合格,不存在任何食品添加劑等。蘇某珍解釋稱自己并非故意傳謠,并向涉事大米代理商道歉,同時也被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懲罰。
鑒定君在廣州的超市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基本都表示不相信塑料也能制作成大米。家住華景新城的林女士表示不相信,“塑料的價格成本比大米貴多了,我看過塑料的制作工藝,是不可能假裝成大米的,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唐先生也表示,依據常識判斷,塑料大米的消息“完全是在危言聳聽”。國家食藥監總局也通過官方微信“中國食事藥聞”辟謠稱,所謂“塑料大米”生產的視頻,其實是再生塑料顆粒的加工過程,內容被移花接木了。而且,塑料顆粒比大米貴多了,商家沒有造假動機。同時,提醒消費者,請勿輕信和轉發謠言。
鑒定實錄
“塑料大米”能否冒充大米而不被發現
●時間:5月19日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產品質量消費教育基地
●樣品:三種大米、藍色聚氯乙烯不可食用接觸粒料、白色食用可接觸粒料(塑料大米)
●儀器:鑷子、酒精燈、電飯煲、PP材質食用可接觸塑料飯盒、表面皿、鐵圈
●目的:塑料再生顆粒是否真的可以冒充普通大米而不被人察覺
取樣
網購“塑料大米”
店家一般根據用途推薦
真的能買到“塑料大米”嗎?鑒定君先是以塑料大米為關鍵詞來搜索,網頁上出現的一般都是真的大米以及與塑料相關的制品。隨后根據專家的提醒,鑒定君再次以塑料顆粒進行搜索,就會發現不少與視頻中白色顆粒類似的“塑料大米”。
鑒定君了解,塑料顆粒一般俗稱為“塑料大米”,購買的時候店家一般會根據買家的用途進行推薦。一般的“塑料大米”要6000多元/噸,最便宜的塑料顆粒價格要10多元/公斤(不含運費)。隨后,在跟店家確認是“塑料大米”的情況下,鑒定君以11元/公斤的價格,購買了一款名為“片狀顆粒狀聚乙烯PE蠟”的塑料顆粒。
鑒定君從市場上買來東北大米、粘米、糯米,并通過網絡選購了一款白色“塑料大米”,四者價格分別為3.2元/斤、3.3元/斤、9.9元/斤、5.5元/斤;實驗方廣東省(廣州市)產品質量消費教育基地提供了藍色聚氯乙烯粒料。
試驗
A
三款普通大米白里泛黃
塑料大米為透明純白色
首先看顏色,“塑料大米”和普通大米從肉眼上其實就能分辨出來。藍色小顆粒是聚氯乙烯粒料(PV C)。操作試驗的吳工表示,這種完全是工業用塑料原料,不能用于制作人們可以接觸的飲食器材(如飯盒等)。其他三款普通米都微微白里泛著黃,光澤度差;而“塑料大米”則是較為透明的純白色,兩相對比,“塑料大米”顏色特別白。“大米的白色接近自然,是生產出來的本色,所謂的‘塑料大米’也能通過添加染色劑變成普通大米的顏色,但與大米顏色色號相匹配的染色劑比較難找,所需成本巨大。所以,光是在顏色上假冒成大米,廠家花的成本就非常高的。”
其次看形狀。正常的大米大小均勻,形狀相似,在生產過程中有自然形成的斷粒。“塑料大米”比三款大米短,且邊緣棱角更加分明,有些則是規則的圓柱體。三款大米都有米的自然清香,“塑料大米”沒有任何味道,藍色聚氯乙烯粒料有一股塑膠味。吳工解釋,白色“塑料大米”沒有味道,可以作為食品接觸材料,比如一次性塑料碗,一次性塑料杯。
B
五種樣品投入水中 大部分塑料大米浮在水面
實驗員將五種材料分別投入水中。東北大米、糯米、粘米馬上就沉下去了;藍色聚氯乙烯粒料浮在水面;“塑料大米”大部分浮起來,小部分沉下去。工程師解釋道,“這款‘塑料大米’在制作工藝上加入了雜質,導致有的沉下去。一般應該全部浮起來。”
隨后,鑒定君將5種材料混合放在電飯煲中蒸煮,另外單煮一鍋“塑料大米”。煮熟后,兩鍋呈現完全不同的狀態。混合鍋里的普通大米顆粒明顯,藍色粒料外觀上沒有變化,而“塑料大米”已經熔化成白色液體粘在鍋底邊緣。單煮“塑料大米”的那鍋,已經完全熬成了透明及半透明黏稠液體,鍋的邊緣有一圈半透明乳白糊狀物。工程師推測,鑒定君所購“塑料大米”并非單純的PP(聚丙烯材料),可能是石蠟類的物質。
C
在酒精燈上一燒 塑料大米完全熔化了
工程師點燃酒精燈,分別用鑷子夾取5種材料置于火焰頂部。“塑料大米”完全熔化,用手一捏,即變成粉末。東北大米、粘米和糯米均被燒得焦黃,同時伴隨著一股炒大米的香味。其中,粘米像木炭一樣被點燃。藍色聚氯乙稀粒料則被燒得焦黑,一股黑色的煙從酒精燈火焰頂部飄起,鼻子聞到的是嗆人的臭味。
吳工在鐵圈上放一片表面皿(即圓形玻璃凹片),表面皿上放適量材料,分別將五種材料置于酒精燈上烤。三種大米在兩至三分鐘的時間內均變得微黃,并伴有炒爆米花的味道。“塑料大米”在一分鐘之內完全熔化成透明黏稠液體,冷卻后,又立即凝固成白色蠟狀固體。而在烤藍色聚氯乙烯粒料過程中,該材料遲遲沒有變化,而用來盛放它的玻璃制表面皿則因為溫度過高而破裂了。吳工說,這種藍色粒料添加了阻燃劑,有耐高溫的特點,可用于制作電線。
鑒定者說
塑料制品與普通大米通過簡單方法即可辨別
據鑒定君了解,視頻中這些顆粒狀的白色固體在塑料行業很常見,業內稱之為“再生白色透明塑料顆粒”(簡稱“塑料顆粒”),常用于再次制成塑料制品,屬于半成品原料,可制成服裝配件、建筑建材等。塑料顆粒的生產工藝,通常包括破碎、熔融、切粒等。網傳的“塑料大米”視頻,就是這種塑料顆粒的生產流程。視頻中的塑料顆粒和生產流程都是真實的,只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配上字幕,視頻搖身一變就成了“塑料大米”的謠言。
“從今天的實驗不難看出,塑料制品與普通大米極易識別,通過簡單的望、聞、煮、燒等就能辨別。”為此,吳工判斷,所謂的“塑料大米”不足為信,造成人們盲信謠言的原因是人內心對未知的恐懼,“塑料是一種常見但神秘的事物,人們不了解它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才會聽信流言。”
鑒定補充
塑料顆粒冒充大米 會讓成本非常高
“從單價上比較,普通大米市價一般在3元/斤左右,而塑料粒的成本一般都要十幾元/斤。”吳工表示,“拿貴的東西摻到便宜的東西里面,既沒能改善大米的口感、光澤、香味,又不能增加收益,商家不存在造假的必要。”
“好的塑料顆粒,即便是在高溫情況下也不會融化,仍然能比較好地保持原狀。”吳工表示,雖然這次做實驗用的“塑料大米”完全被“煮化”了,但并不表示所有的塑料顆粒都是這樣。“好的塑料顆粒,確實可以做到類似于大米的形狀、顏色,甚至也不會被煮爛,但與此相應,這也會讓這種塑料顆粒的成本非常的高,做出這樣的塑料顆粒來冒充大米,對于商家而言,一定是虧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