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防范意識較弱,維權能力較低。一些不法商家抓住老年人的消費心理弱點,通過授課、講座等形式,以提供所謂的免費體驗、使用、品嘗及買就贈等方式,對老年人進行洗腦式消費宣傳,致使老年人不能理性購物、科學消費,給他們心理、身體和經濟上造成很大損失。工商朝陽分局總結了幾種典型的健康陷阱,提示老年消費者應謹防類似消費陷阱。
吹噓功效虛假宣傳
通常不法商家采用混淆保健品和藥品概念的方式,夸大保健品、醫療器械的功效。商家打著“綠色、健康”的旗號,宣稱其產品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片面夸大保健品功能,使消費者誤以為保健品可以替代藥品使用,耽誤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稱自家產品獲多種國際認證、或國外進口高科技產品,打著“高科技”的旗號,勸說老人購買商品肯定物超所值,吸引老年人花高價消費,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
提示:虛假廣告要辨別。保健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功效,只有一定的保健和調節肌體功能。如果身體出現疾病,應及時到醫院做全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切莫把保健食品當藥品。
“專家”、“病友”現身說法
不少非法經營活動組織者都以“義診”、“講座”的形式吸引老年人。特意花錢雇了一些“患者”作托兒,現身說法,以達到促銷效果,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掏錢買藥。一旦銷售成功,則迅速轉移,采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辦法,這樣即使消費者想投訴,也很難找到他們。
提示:要特別防范所謂的“專家”趁機向老年人推銷高額保健品,要記住保健品不能治病。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規醫院就診,有病切忌亂投醫。
免費體驗試用推銷商品
目前常見的保健品銷售陷阱還有利用“贈藥”、“免費試用”等手段促銷,讓老人不好意思不給錢;利用老人渴望親情的心理,噓寒問暖,吸引老人上當。
提示:免費承諾別輕信。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貪圖小便宜,小心“甜蜜陷阱”。
保健按摩盲目辦卡
許多商家紛紛推出針對老年人的保健按摩服務,養生會館、足療按摩大行其道,通常采取免費體驗的形式推薦老年消費者辦理會員卡,辦卡后出現店鋪關門、服務質量差、效果不明顯、追加推銷產品等消費糾紛,導致退卡退費難問題。
提示:消費者應盡量選擇規模較大、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好、經營狀態佳的企業;簽訂預付式消費合同前,應認真閱讀有關會員細則、服務合同等格式文本,詳細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特別要注意其中的限制性規定。在消費時索要消費憑證(包括發票及蓋有公司公章的收據)以備后期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