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海、山東、海南等多個地區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多次檢測出雞蛋中含有違禁抗生素,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我國允許在動物飼料中添加部分抗生素類藥品,但嚴格規定了添加品種、范圍和限定值。雞蛋之所以頻繁出現檢測不合格情況,是因為部分蛋雞養殖戶為防控疫情,在養殖過程中加大使用或濫用抗生素。對此,專家呼吁應將監管和追溯環節向前延伸,從養殖源頭確保食品安全。
多省市檢出違禁抗生素
上海市食藥監局近日對市場上銷售的雞蛋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有4批次雞蛋含有違禁抗生素氟苯尼考,分別是沃爾瑪超市銷售的江蘇阜寧縣溝墩鎮生產的草雞蛋、湖北神鷺旗下2種樂莊牌雞蛋,以及大潤發超市銷售的江蘇“喜六福”烏骨鮮雞蛋。
5月16日,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食藥監局組織抽檢了14類293批次食用農產品和食用油,結果顯示有12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雞蛋不合格,分別是張店物美超市銷售的雞蛋被檢測出氯霉素含量超標,另外2批次不合格雞蛋被檢測出含有氟苯尼考。
2017年3月,海南省食藥監局組織抽檢了99批次食用農產品、速凍食品、餐飲食品,結果顯示有4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雞蛋不合格,存在的問題為2批次被檢出含有氟苯尼考,1批次被檢出含有恩諾沙星。
據記者了解,雞蛋被檢測出含有違禁抗生素的問題并非現在才有,近年來一直存在。
2015年10月,上海市食藥監局針對當年8月生產的雞蛋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有4批次雞蛋含有氟苯尼考,不合格雞蛋的銷售單位包括聯華超市、歐尚超市、特易購超市等。
2015年8月,山東省食藥監局抽檢了38批次雞蛋及蛋制品,結果顯示有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15.8%,主要問題為被檢產品中含有違禁抗生素氟苯尼考、恩諾沙星和環丙沙星。
檢測不合格與養殖環節有關
上述多項抽檢結果顯示,大部分不合格雞蛋中都含有氟苯尼考,這到底是什么藥品?據記者了解,氟苯尼考是一種被農業部批準使用的動物專用抗菌藥,按照質量標準、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可用于治療豬、雞、魚等動物的細菌性疾病,對動物呼吸系統感染和腸道感染的療效十分明顯。不過,農業部規定,氟苯尼考只可以用于肉雞,而不能在產蛋雞上使用。
既然農業部有規定,為何部分雞蛋仍然含有氟苯尼考?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孫寶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養殖環節有關。
孫寶忠進一步解釋道,以前傳統的養雞方式產量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了提高產量,許多企業采取集約化高密度的飼養方式,這也被稱為“工業化飼養”,即平均每平方米場地飼養10只蛋雞,它們不能自由活動,養殖戶通過電腦系統來控制吃飼料、飲水、照明、通風、撿蛋、清糞等事宜。然而,如此飼養雖然提高了產量,卻加大了蛋雞感染疫病的風險,由于養殖密度大,只要一只雞感染了傳染性疾病,就可能使整個雞舍的蛋雞全部被傳染,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所以,養殖戶為避免發生這樣的情況,除了保證養殖環境衛生無污染外,還會定期為蛋雞注射疫苗,或是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從而防控疫病。
那么,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做法是否合規?孫寶忠表示,我國發布的《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規定,有四類抗生素可以添加在飼料中,分別是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和磺胺類。除此之外,一些“人獸共用”的藥物如阿莫西林、紅霉素、鏈霉素等也可以添加在飼料中。
孫寶忠告訴記者,抽檢部門之所以頻繁檢測出雞蛋含有違禁抗生素,是因為在我國70%以上的雞蛋為小型養雞戶生產,他們的養殖技術、場地、資金均存在不足或限制。為防止蛋雞發生疫情,他們往往在飼料中超量加入抗生素,進而導致雞蛋中含有的抗生素超標或含有違禁品種。
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針對抗生素的使用量為16.2萬噸,其中8.4萬噸為獸用,占比達52%,是丹麥規定合理用量的70倍。
一位專家表示,抗生素用多了,動物不僅會增強耐藥性,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當養殖戶發現常用的抗生素不起作用時,就會選擇使用違禁品種,例如僅可用于肉雞的氟苯尼考等,結果導致雞蛋中也含有氟苯尼考。此外,由于氟苯尼考的價格比一些防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獸藥便宜,加上養殖過程難以監管,所以養殖戶為降低成本而廣泛應用,這也是雞蛋經常被檢出含有此類藥物的重要原因。
提高標準加強過程管理
雞蛋因營養價值高而常被人們食用,若長期吃含有違禁抗生素的雞蛋,無疑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舉例說,恩諾沙星屬于廣譜類抗菌藥,對人體的肝腎有毒性作用,并且可能抑制幼兒的軟骨發育;氟苯尼考具有免疫毒性、繁殖毒性和血液毒性,長期攝入會增強耐藥性,一旦患病很可能遭遇無藥可治。
目前我國對于雞蛋的檢測,采用的是綠色食品或無公害食品標準,在抗生素含量方面,依據的是由農業部發布的《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舉例來說,如果一款雞蛋的檢測結果符合綠色食品標準中規定的4種抗生素限定值,則可認定其為綠色食品。
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更希望食用農產品中不含抗生素。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陸兆新表示,歐美發達國家都在積極研究能夠替代抗生素的物質,有些國家已明確禁止在養殖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而我國只是禁止添加某些種類的抗生素。陸兆新建議,國家應加大替代抗生素物質的研發力度,提高對生物源飼料添加劑如微生態制劑、植物源抗菌劑、酶制劑的使用量及范圍,從政策和稅收方面對使用生物源飼料添加劑的養殖企業予以鼓勵和支持。
孫寶忠表示,雞蛋中含違禁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關部門對養殖過程監管不足問題。其實,過程控制是食品安全的基礎,過程管理失控的危害有時比某個項目不合格的危害更大,因此建議有關部門應將監督和追溯環節往前延伸,加強對養殖過程的管理,從生產源頭確保食品的綠色安全。同時,提高檢測標準,將治療動物疾病的抗生素類藥物也納入處方藥管理范疇,從而嚴格管控,防止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