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偉龍 本刊記者 劉暢
“‘國字號’企業是不是更應該負責任?”山東平陰強力膠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胡明安郁悶地說。
封存在平陰強力膠輥公司的問題“昆侖”牌丁苯橡膠
不久前,胡明安公司生產的膠輥產品次品率竟莫名其妙地高達八成,造成損失近20萬元。追查原因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問題竟然出現在橡膠產品原材料“缺斤短兩”上。原材料的生產方為中石油天然氣公司撫順石化分公司,但其只同意補足“差重”,拒不賠償次品損失。
“前來的中石油方面廠方代表說,這個結果(補足‘差重’)就不錯了,我們是‘國字號’……”胡明安苦笑。
66袋橡膠原材料生產出2200個膠輥次品
平陰強力膠輥有限公司(下簡稱“強力公司”)生產的膠輥產品是聯合米機上的一種配件,內以金屬為芯、外覆經特定工藝處理的橡膠,用于稻米脫皮。據介紹,其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因為是出口產品,所以我們一直對產品質量高度重視。”胡明安說。
但意外毫無預兆地發生了。2014年10月,強力公司生產出來的一批膠輥產品,被發現次品率高得嚇人。“一共生產3000多個膠輥,其中2200個是次品。”胡明安搖頭,這是他從業30年來從未遇到過的情況。
經過追查,“發現問題竟然出在原材料上。”胡明安說,這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
“原材料斤兩不夠。”胡明安告訴記者,膠輥的原材料為中石油天然氣公司撫順石化分公司(下簡稱“中石油撫順石化”)生產的橡膠產品。“規格為每袋凈含量35公斤,但實際上缺斤短兩嚴重,多的每袋都能差到好幾公斤。”
而長期以來,胡明安公司的生產工藝都是按照“35公斤原材料+輔料”的固定配方,“這樣生產時每次一袋一袋投料,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但當原材料不夠時,問題就出來了。”胡明安舉例說,“就好比是做豆腐,鹵水是固定的,但作為原材料的豆子量不夠,還能制作出好豆腐么?”
盡管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叫停了生產線,但損失已然造成。
胡明安出示的橡膠原材料“差重”統計情況
534袋橡膠產品中94袋缺斤短兩
據胡明安介紹,發現問題的橡膠原材料,強力公司最近一共進貨600袋,投入使用66袋。而剩余的534袋,強力公司封存在了倉庫。
隨后,強力公司將相關情況通報給銷售方,不久,生產廠家中石油撫順石化方面派專人前來查看。
查看的結果是,這批產品中的一部分確實存在凈重不足的問題。
“一開始他們說是我的度量衡不準,但稱重過程中,大部分產品凈重35公斤是準的,能是我度量衡的問題么?”胡明安告訴記者。
最終雙方確認的統計結果是,534袋封存在倉庫的橡膠原材料中,94袋凈重不足,每袋差重從0.5公斤至6.5公斤不等,問題橡膠產品占比約為兩成,差重共268.5公斤。而已使用的66袋橡膠產品,凈重不足的情況無法準確統計。
記者在強力公司的倉庫現場看到,出現問題的原材料為一種黑色丁苯橡膠產品,生產商為中石油撫順石化,型號為“SBR1500E”,生產批號有兩個,其中凈重不足的主要集中在“201410219 0811”批次。
生產商只同意“補足差重”拒不賠償
據強力公司統計,橡膠原材料凈重不足,導致生產出2200個次品,按出廠價80元一個,造成直接損失17.6萬元。
但中石油撫順石化方面只同意“補足差重”,即補給強力公司268.5公斤橡膠產品,拒不賠償次品損失。
胡明安出示給記者的中石油撫順石化方面的“函復”意見顯示,“撫順石化對于華北公司技術人員所反饋的現場調查情況,及投訴批次產品凈重缺失268kg的調查結論表示認可,同意按280kg進行補量。而對于用戶提出的其他索賠要求不予處理。”該函復落款日期為2014年12月15日。
記者注意到,“函復”中不同意賠償次品損失的理由是,“造成損失的原因以及索賠的具體損失無法進行核實”。
胡明安對此說進行了反駁。
就次品損失原因,“按我們的生產工藝,差重半公斤,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就會出現問題。”胡明安告訴記者,“中石油華北公司方面派來的調查人員都是來自北京、青島的專家,他們對此心知肚明。”
就索賠數額,他則表示,“我只是告知次品損失數額,并非獅子大開口。但對方直接拒不賠償,不給協商余地。”
1月15日,記者致電中石油華北銷售分公司就相關情況進一步核實。技術服務部的相關負責人坦承,胡明安的那批丁苯橡膠產品確實存在凈重不足的問題。“這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他表示,“可能是生產線上的機器設備出了問題”。
他表態,愿意給強力公司補量280公斤。即除統計出來的268.5公斤差重外,另66袋無法統計差重的橡膠產品,合計補量11.5公斤。
對于次品損失17.6萬元,他則表示,強力公司“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支持”。
胡明安對這一說法不滿,“他們都是專家,在現場看過我的產品,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我的進貨記錄也證明我用的是他們的產品,怎么能說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