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刊接到舉報稱,2011年年底建成通車的鄭民高速(鄭州至民權)開封段,部分橋梁違規使用過期存放的預制箱梁、空心板等,存在重大質量安全隱患。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趕赴當地進行了調查采訪。
至少四座橋梁違規使用超期存放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鄭民高速公路是河南省2010年重點高速公路項目,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686”中的6條區間通道之一。
2011年12月29日,鄭民高速公路鄭州至開封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車。全長40公里,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20公里,雙向四車道,東連日南高速,西與鄭州段相接,是開封南部的一條主要交通干道。
已經竣工通車的高速公路工程怎么會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呢?
“都是催逼施工進度惹的禍。”王洪剛說。
王洪剛,原鄭民高速開封段土建第七標段承建商——山東通達路橋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原鄭民高速開封段土建第七段標項目部材料部負責人。
他出示給記者的資料顯示,鄭民高速開封段土建第七標段為預制標段,而其中至少有四座橋梁違規使用了超期存放的預制箱梁、空心板,給橋梁質量與安全帶來隱患——K50+261分離式立交使用的84片預制空心板:生產日期分別為2010年8月20?10月7日,出梁日期在2011年7月21~25日,存放時間大多在300天以上,超出有關技術規范要求200多天以上。
K50+662百畝崗支渠中橋使用的84片空心板:生產日期為2010年8月3?20日,出梁日期在2011年8月10?15日,存放時間基本在360天以上,超出有關技術規范要求270天以上。
LAKO+823勝利渠中橋使用的14片預制空心板,存放時間最少在283天以上,超期存放天數在193天以上。
K56+603開扶鐵路分離式立交使用的30片預制箱梁,存放時間最短的在321天,最長的達492天,超出有關規定時間最少231天,最長1年多。
而按交通運輸部2011年6月7日發布的《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之16.4.7第3條,構件的存放應符合下列規定:“構件應按其安裝的先后順序編號存放,預應力混凝土梁、板的存放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下不應超過5個月。”

事實上,該標段的業主單位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鄭民分公司對此也心知肚明,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編制的一份招標文件《項目專用合同條款》中就明確提到,“增加土建工程承包人和土建工程(預制)承包人的配合,第E條,梁箱、空心板從預制完成到安裝完畢的時間最多不能超過90天。”
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預制件超期存放,會受到氣溫變化、空氣、水、陽光等環境因素影響而使其質量發生變化。如超期存放,出場使用前應該由具備資質的質量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達標者方可使用。
但據知情人反映,這些超期存放的預制梁、板等,并未履行質量檢測程序,就被悉數拉走上橋使用。
上述預制件緣何超期存放?
王洪剛告訴記者,鄭民高速施工過程中由于社會環境差,致使工程進度緩慢,但業主中原高速鄭民分公司卻催逼預制項目部加快施工進度,造成預制場地無法滿足存梁的需求,“在征得業主的同意后,項目部又二次征地、超期存梁、倒梁……”
中原高速鄭民分公司敷衍塞責
預制件超期存放是否屬實?
為什么催逼預制項目部加快施工進度?記者前往中原高速公路鄭民分公司了解情況。
辦公室人員告訴記者,開封段預制七標的事歸公司書記李明負責,并在和李明通話后向記者提供了其手機號,讓記者直接聯系。記者隨后撥通了李明的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隨后又聯系中原高速公路鄭民分公司現任總經理段永燦,但手機也無人接聽,發去采訪短信亦未得到回復。
不過,當天中原高速鄭民分公司合同部經理朱仁杰主動給記者來電,但對于記者的問題,他表示需要給領導匯報。
截至發稿,中原高速公路公司鄭民分公司先記者發來兩份材料。
先是一份沒有署名單位和時間的電子郵件《鄭民高速材料》,該材料稱“我們又委托專門工程試驗檢測機構在梁板安裝之前隨機進行了荷載試驗,結果符合要求。”
但并沒有應記者要求說明是哪家檢測機構檢測的,也未附相關的檢測報告。
鄭民分公司給記者發來的另一份材料是由河南省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中心出具的試驗報告,該報告顯示項目名稱為“鄭民高速開封段TJ-7項目經理部13M空心板”,檢測內容為“靜荷載試驗”,而檢測完成時間為“2011年1月”。
但業內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這份“試驗報告”實際上是敷衍塞責。他分析,一、靜荷載試驗不能檢測超期存放所引發的的質量問題。要證明有無問題,需做的是預拱度試驗、預壓試驗等。二是該報告顯示的檢測完成時間與上述出梁時間相去甚遠,也不能說明就是針對超期存放問題所做的檢測。三、該檢測的3片試驗梁是隨機抽取的,且“試驗時,梁齡期大于1個月”,這進一步說明,該項檢測與超期存放問題無關。
橋梁垮塌事故頻發正成為國人不能承受之重。7月9日,四川江油市盤江大橋垮塌,造成6車、12人墜江失蹤。
而據不完全統計,僅從2007年到2010年即發生橋梁重大垮塌事故30多起,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