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一則關于江蘇泰州“南官河車禍牽出豆腐渣工程,蘆葦稈當鋼筋筑堤壩”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蘆葦稈當鋼筋筑堤壩”消息在社會上引起眾多關注和評論,被當成“豆腐渣工程”聲討。有評論表示:“真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用蘆葦替代鋼筋,絕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造,竟然用在了肩負著保護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堤壩上。這不僅讓人難以理解,更讓人憤怒。”
“蘆葦稈當鋼筋筑堤壩”的消息傳開后,事發所在地的泰州市高港區委、區政府隨即派出調查組,爆料者賈宏偉一同隨行。然而調查結果令人意外。
據當地官員介紹,南官河是由高港流經泰州通往蘇北里下河地區的主航道之一,其東側的沿河南路原是一條凹凸不平、寬窄不一的砂石路。2011年6月,口岸街道辦為方便村民的出行,決定在原砂石路面的基礎上鋪設水泥,考慮到此路屬便道性質,根據規定,即使縣鄉等級公路,路面面層鋪設時都不需要使用鋼筋,所以在澆筑該便道時未用鋼筋。“工程隊在施工時,為防止水泥漿外溢流至南官河護坡,采用了一些簡易物件如蘆葦稈、細木板等做外襯,以便水泥凝固不外泄。故此導致事故地段路面外側發現了殘留的蘆葦稈,這與水泥路面及堤岸的質量問題不存在關聯。”
調查組根據調查結果,責成賈宏偉發帖更正。
媒體調查也發現,事發路段300米的混凝土路面厚不足4厘米,根本不需要鋼筋;靠河路邊緣支模時垂直方向本身就不平整,澆筑混凝土時肯定會出現漏漿,用蘆葦稈頂住防止漏漿的解釋成立。隨后賈宏偉在相關網站上發帖,承認其主觀臆斷。專家表示,“蘆葦稈當鋼筋筑堤壩”類似新聞能引起強烈關注,反映了公眾普遍對橋梁、房屋等工程質量的擔憂,是一種“質量焦慮”情緒的發泄。即使傳聞與事實有出入,相關部門也應當積極應對,妥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