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比黃金的“泰山石”如何發跡
10年前,大約很少有人能想到,今日的泰山石會貴比黃金,千金難求。
回憶起10年前,李剛說,當時還年輕的他“對泰山石還沒概念”。
2000-2004:初識泰山石價值
當地人有種說法,泰山石的價值最早是由一名韓國人于2000年前發現的。
那是一名韓國游客,這位有心人在泰山游玩時發現了一塊紋理、圖案都十分漂亮的石頭,沒想到回國后竟賣了高價。
“點石成金”的神話不脛而走,泰山石由此開始成為“寶貝”,一發而不可收。
首先是靠近泰山的黃前鎮等地,伴隨市場需求的升溫開始成為自發的市場集散地,其時陳列市場的主要是小型奇石。很快這股旋風刮遍了泰山風景區的個行政村、下港保護區的34個行政村、徂徠山保護區的29個行政村。泰山石開始上演“瘋狂的石頭”。
時至今日,在泰安南外環附近的舊鎮奇石街,記者發現,這里的家家戶戶幾乎都在加工石頭。其中一家奇石店的老板王明(化名)告訴記者,他的石頭大都買自桃花峪,是正宗的泰山石。“一噸石頭一兩千元不等,不能挑不能選,直接裝車。”王明說,這有點賭石的意思,不過風險小些。因為從中只要挑出一塊好石頭就能賺回一車石頭的本錢。
在李剛看來,從2000年到2004年,這是泰山石市場從自發到自覺的養成階段,這一時期,泰安市場上的泰山石貨真價實。也是在這一時期,泰山石完成了登堂入室的飛躍,成為中外聞名的奇石。
當然,這一時期的中后期,對泰山石的私挖濫采已造成破壞性后果,這也促使政府出手治理了。
2004-2006:泰山石價格飆升
2004年,泰安市明令嚴禁對泰山石私挖濫采,明確規定除經國土部門批準,任何人不得擅自采礦。
禁令一出,泰安市場上的采石者們規矩了很多。不過,禁采令一出,卻意外地使得泰山石成為稀缺資源,價格隨之飆升。這一年,很多中小型泰山奇石價格增長了10倍,而大型奇石也開始納入商戶的視野,以填滿越來越大的胃口。
在暴利的驅使下,對泰山奇石保護及奇石市場的治理也不斷遭遇反彈,違規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
2006年8月,為保護泰山、徂徠山地質地貌景觀和泰山石資源,泰安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劃定泰山石保護區的通告》,將泰山石保護區分為泰山風景保護區、下港保護區和徂徠山保護區,禁止在泰山石保護區內從事一切采石(礦)活動。這就是當地有名的“封石令”。“封石令”一出,徹底改變了泰山石市場的生態格局。
2006年至今:外地石大量涌入泰安
2006年的封石令,直接導致很多“石老板”無石“下鍋”。囿于窘境,一些想通過泰山石發財的人開始冒天下之大不韙:拉外地石冒充泰山石;也有一些人開始鋌而走險,依舊冒著牢獄之災的風險偷采泰山石。
2009年,泰安市又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奇石綜合整治活動。不過,這次整治針對的仍然主要是“私挖亂采”現象及泰山石亂擺亂放等多年來的頑疾,而市場上外地石充當泰山石的情況監管尚處于空白狀態。政府似乎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這一點。外地石開始有恃無恐地涌入泰城。“李鬼扮李逵”的現象達到一個小高潮。而過多的外地石涌入帶來了新一輪的亂擺亂放現象。
及至2011年,官方再次意識到了保護奇石、整治奇石市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今年4月7日,泰安市委副書記王云鵬在講話中指出,“近兩年來在巨額暴利的驅使下,在泰山景區周邊以及其他泰山石賦存區私采亂挖泰山石的現象又有所抬頭。有的不惜開山劈石,有的隨意擺放,有的無證經營,目前有愈演愈烈之勢,對此社會各界反映強烈。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和危害,將會嚴重影響政府的施政權威,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隨即,新一輪的綜合整治在泰安創建文明城市的背景下高調展開。但此次整治,也沒有涉及外地石冒充泰山石這一情況,假冒泰山石成為市場監管的盲區。
“泰山石”未來的路在哪里?
泰安市何以10年間多次整治,管不住一塊“泰山石”?
記者了解到,每次綜合整治工作,由泰安市泰山石保護及奇石市場綜合整治指揮部統一領導,市直相關部門各負其責。
泰山區、岱岳區、泰山景區負責各自轄區內的泰山石保護及亂擺亂放、非法經營大型奇石的清理工作。
其中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泰山石資源源頭保護、非法采石案件的依法查處和保護區設施的管理維護工作;工商管理部門負責依法查處非法經營奇石和超范圍經營奇石行為;公安部門負責盜采泰山石案件的依法查處、各部門依法移交案件的查處和集中整治行動的安全保障工作;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占壓公路亂擺亂放奇石的清理和奇石運輸車輛的監督管理工作;水利漁業部門負責對占壓河道、庫區范圍亂擺亂放奇石的清理工作;城管執法部門負責城區內主次干道兩側占壓城市道路、綠化帶及有礙城市容貌亂擺亂放奇石的查處工作。
但現實中,各部門的銜接和配合并不是十分到位。
泰安奇石管理辦公室主任田煥峰就曾表示,泰山石保護及奇石市場的整治,“光憑奇石辦是解決不了的,需要綜合體制的改善,也需要六大執法部門的聯合、聯動。”
有專家建議,要管住“泰山石”,除了加強政府部門的溝通外,還需要借力社會力量,如奇石協會、社團等,通過對真正的泰山石實行“鑒定認證”等辦法,分類存檔,正本清源,讓泰山石和非泰山石都回到理性的、符合其本身價值的價格軌道上來,也許才能最終實現“泰山石”的良性可持續發展。